无题李商隐赏析简短

发布时间:2017-12-10 00:00

  无题,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下面小编收集了无题李商隐赏析简短,欢迎阅读!

  无题李商隐赏析简短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现爱情的坚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诗句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 、从格律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爱情诗。

  3、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暮春时节,男主人公触景伤情,怅恨离别的情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助比喻来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对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我们往往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表现无私奉献的精神,请写出这册书中也可以用来阐释奉献精神的另两句古诗中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说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两个“难”字深刻含义以及表达效果。

  含义:第一个“难”是指相会困难,第二个“难”则含有痛苦难受的意思。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表达效果:两个“难”字的使用使相思之苦和离别之痛显得分外深沉绵远。

  6、 请简析本诗的抒情特点。

  本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春蚕和蜡炬一对最具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7、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根据诗的内容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 相思(别思,伤别)。

  8、请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赏析。

  内容、情感:此联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现用来比喻默默的无私奉献精神。

  语言、写法:此联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丝”与“思”谐音,暗指“相思”,下句写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汁喻“相思泪”,两句诗比喻对爱人的思念到死才能停止,表达对爱情的无比坚贞。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着,无私奉献。

  “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是什么?

  “无力”和“残”点名分离的季节,(暮春时节)的百花凋谢的景物特点,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10、“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爱人的思念。

  11、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这是设别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的婚姻:巴山夜雨时

商隐虽然仕途不顺,却有一段幸福的婚姻。 二人最初相见,是在李商隐进士及第后参加曲江游宴时。那天,李商隐举杯轻饮后,放眼望去,在人群中看到一个女子立于一棵桃树下,浅浅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七言古诗《韩碑》赏析

《韩碑》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作者在诗中赞同韩愈《平淮西碑》的观点,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对平叛统一予以高度的评价,认为国家的治乱主要归结于宰相的政绩,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北青萝》

《北青萝》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北青萝》赏析: 诗是写 【查看全文】

4 唐代诗人李商隐生平简介

导语: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 【查看全文】

5 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阅读答案附赏析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李商隐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注:①这首诗作于李商隐离家赴东蜀从军的途中。这一年,李商隐的妻子王氏刚去世。散关, 【查看全文】

6 李商隐之轶事典故

一门三进士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考证确认李商隐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历史文献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