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婚姻:巴山夜雨时

发布时间:2015-07-14 00:00

  商隐虽然仕途不顺,却有一段幸福的婚姻。

  二人最初相见,是在李商隐进士及第后参加曲江游宴时。那天,李商隐举杯轻饮后,放眼望去,在人群中看到一个女子立于一棵桃树下,浅浅地微笑。李商隐牢牢地记住了她娇羞的面容,从此再也没有忘记。

  不久后,李商隐被派往泾原,任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他没想到,那天在曲江游宴上见到的女子,正是王茂元的女儿。王茂元爱惜李商隐的才华,便将女儿嫁给了李商隐。婚后,二人恩爱情深,或诗词相和,或携手同游,共享尘世的美好和婚姻的幸福。

  与王氏的结合,却给他的仕途带来了麻烦。在“牛李党争”中,李商隐属于“牛党”,岳父王茂元则属于“李党”,遭到“牛党”成员的排挤和攻击。不久,王茂元病逝,李商隐始终抑郁不得志,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与王氏聚少离多。仔细算来,李商隐与王氏结婚14年,在一起的日子却只有短短的3年多。

  大中三年,李商隐再次离开长安,应武宁节度使卢弘正之邀出任判官一职。他走的那天,长安城下着大雪,王氏将他送到城外,依依不舍地惜别。李商隐走出好远,还看到王氏立在雪中目送。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诀。没过多久,王氏身染重病不治而亡。等李商隐赶回时,见到的只是长安郊外的一抔黄土。

  此后,李商隐便把对亡妻的绵绵思念,写进了诗中。

  有年秋天,他重游曲江,想起了当年在曲江游宴中第一次见到王氏的情形,百感交集,写下了《暮秋独游曲江》:“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有一年,李商隐远赴东川走到散关时,遇到大雪,想起了与王氏最后相别的那一天,写下了《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在绵绵雨夜,他想象着妻子还在等他回家:“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他45岁时抑郁而终。他的爱情故事和诗文流传至今,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昨夜星辰时,是那绕柱而升的袅袅烟波;巴山夜雨后,是那西窗烛下的翩翩彩蝶……”

  李商隐生平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1] ,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当过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

  唐代诗人,晚唐乃至整个唐代,李商隐是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2]

  李商隐由于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关于月亮的诗句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作者:李商隐【唐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端居》鉴赏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鉴赏: 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题目端居,即闲居之意。 诗人远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嫦娥》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题为嫦娥,实际上抒写的是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 前两句描 【查看全文】

4 瑶池 李商隐

瑶池 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yochā mǔqǐchuānɡkāi,hunɡzhɡēshēnɡdnɡdāi。 瑶 池 阿母绮窗 开 ,黄 竹 歌声 动 地哀。 bjnrxnɡsā 【查看全文】

5 李商隐《贾生》译文及注释

《贾生》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 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 论那 【查看全文】

6 李商隐 登乐游原

登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