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原文赏析

发布时间:2016-11-11 00:00

  《秋词》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是著名的诗人所写,在《秋词》中透露着秋的愁绪,抒发作者的思念的情感。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阅读
1 西塞山怀古鉴赏500

刘禹锡在西塞山怀古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这正是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迎头一击。 一、《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 【查看全文】

2 望夫石 刘禹锡

导语:《望夫石》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不仅仅表达了诗人刘禹锡的思乡的情感,还表达了他坚贞不渝的志行。 望夫石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 【查看全文】

3 刘禹锡诗序合一的创作模式

中唐诗人刘禹锡诗序合一的作品更多,也更具典型意义。 一 在诗序合一的作品中,序文与诗作的关系往往影响到作品的整体表达效果,二者结合得好,可以使其相映生辉,深化诗歌的 【查看全文】

4 刘禹锡诗文选译

2011年5月1日凤凰出版社出版了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之《刘禹锡诗文选译》。精选刘禹锡诗文,以题解、注释、全译的形式出版,以方便读者阅读。下面是小编的有关《刘禹锡诗文选译》 【查看全文】

5 刘禹锡简介20字

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简介20字】 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21 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 【查看全文】

6 刘禹锡简介30字

刘禹锡诗现存800余首,诗歌宛转,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刘禹锡的资料简介! 【刘禹锡简介30字一】 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