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望夫石》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不仅仅表达了诗人刘禹锡的思乡的情感,还表达了他坚贞不渝的志行。
望夫石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白话译文
整天地盼望丈夫而丈夫不归来,她最后化成孤立的石头苦苦相思。这妇人在这里望夫已经是几千年了,还是当年刚刚站在这里遥望的形象。
创作背景
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妇女思念远出的丈夫,立在山头守望不回,天长日久竟化为石头。这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在民间流行相当普遍。这首诗所指的望夫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唐时属和州。此诗题下原注“正对和州郡楼”,可见作于刘禹锡和州刺史任上。
赏析
诗的开头从“望夫石”的传说人手,紧扣诗题。 “终日”,在这里是日复一日的意思。日日相望,足见女子心中思念之深,期盼之切;而“夫”字叠用,形成句中顶针,意转声连,韵调优美,又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次句承上而来,用“孤” “苦”二字来表现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信念,虽然饱受相思的磨难,虽然至死没有等到自己的心上人,但即便化为石头,她也没有改变初衷,依然孤立江岸,翘首遥望,全然不畏风吹浪打、Et晒雨淋之苦。这坚贞不移的情怀、刻骨铭心的相思,怎会不令人肃然起敬呢?
第三句语意较前面更递进了一层, “望来已是几千载”说尽这段感情的久远和艰辛。时光如流,沧桑变幻,而化作望夫石的女子却依然独立山巅,守望如故。是什么让她如此坚定、如此执着呢?无疑是心中那至死不渝的爱情。诗情至此, “望夫”的主题已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诗人不愧是擅长立意的诗艺大师,他在木句更笔锋一转,另辟境界。 “只似当时初望时”,语气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纵然这几千年中历尽了艰难困苦,但心中的感情依然像当时一样真挚炽热,久望只如初望,足见这相思之情的深刻长久。这里的“望”字更与前两个“望”字回环呼应,把诗歌的情感深度推向一个全新的境界,其抒情色彩之强烈,足可与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相媲美。
但这首诗所要表达的,又并非单纯的男女恋情,而是情思内蕴,别有深意。我们知道,刘禹锡在永贞革新之后屡遭迁谪,往来辗转于荒僻远州,而他对朝廷政局却始终投以极大的热情和关注。诗中的望夫石,实际上包含着他本人的遥深寄托。 “望来已是几千载”足见他渴望为国效命、实现政治抱负的迫切心情; “只似当时初望时”,又充分表达出他立场坚定,不改初衷的决心和勇气。
此诗采用比兴寄意的手法,语拙意工,深入浅出。全篇紧扣“望夫”这一土题,一唱二叹,步步深化,诗意回环往复,其中更深藏着诗人一·心报国、坚贞不屈的思想感情。在同一时期所作《历阳书事七十韵》中,有“望夫人化石,箩帝口环营”之句,可见“望夫”主题中确实蕴藏着作者渴望重获任用、盼回京国的情怀。唐另一位著名诗人王建,也作有一首同题的著名作品《望夫石》: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上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与之相比,刘禹锡之作无论是思想境界还是艺术境界,都要更胜一筹。
相关阅读
1 浪淘沙刘禹锡古诗欣赏
导语:《浪淘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来刘禹锡、白居易等改创为诗题、词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浪淘沙刘禹锡古诗欣赏,欢迎借鉴!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 【查看全文】
2 关于刘禹锡的小故事刘禹锡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也是一位非常博学的学者,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刘禹锡的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关于刘禹锡的小故事 刘 【查看全文】
3 酬乐天咏老见示简析 刘禹锡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如何简析呢?酬乐天咏老见示表达诗人刘禹锡对于人生困难的人生态度。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酬乐天咏老见示简析,欢迎大家阅读。 刘禹锡在这首答诗中,先叙 【查看全文】
4 《望洞庭》刘禹锡唐诗赏析《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 【查看全文】
5 刘禹锡的品质刘禹锡的品质是什么呢?有怎样的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呢? 我觉得从他的作品中就能看出来这个人 是个斗士 是个坚贞不屈的斗士 而且积极向上 乐观 受贬谪 受排挤 并没有自暴自弃 【查看全文】
6 刘禹锡的作品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