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刘禹锡乌衣巷作品

发布时间:2016-11-07 00:00

  《乌衣巷》这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是唐朝诗人 刘禹锡寄物咏怀,感慨藏而不露的名篇,深受人们的喜爱。全诗如下: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翻译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

  头二句以此桥名、巷名为对,实在是妙手天成。妙对更妙在不落痕迹地融入了诗人对世界的感觉:夕阳斜矣,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似乎在以鲜丽的颜色和蓬勃的生机,反讽着世事的变迁。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疏,荒草没径了。妙处是没有尽头的,因为妙处可以改变方向和方式,甚至把原先的妙处变作新的妙处的背景。诗人一点灵感,借一只燕子阅尽世事沧桑。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 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相关阅读
1 《浪淘沙》刘禹锡全诗赏析

《浪淘沙》全诗表现出了诗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浪淘沙》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 【查看全文】

2 刘禹锡是个怎样地人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中国拥有几千年的历史,诗句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也出现了许多的文人雅士,其中出名的文人刘禹锡是个怎样地人呢? 刘禹 【查看全文】

3 《乌衣巷》教案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教学目标: 1、带着感情和诗意认读古诗,并准确背诵古诗。 2、引导幼儿 【查看全文】

4 刘禹锡《秋词》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的秋词这首写秋的诗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似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 1. 自古:从古以 【查看全文】

5 刘禹锡咏史诗生成的内因

刘禹锡能创作出大量咏史诗并在中唐诗坛占有重要地位,是由于什么原因呢? 《四溟诗话》有云:史诗勿轻作,或己事相触,或时政相关,或独出断案。独出断案说明咏史诗创作需要较高的修 【查看全文】

6 隶书刘禹锡乌衣巷作品

《乌衣巷》这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是唐朝诗人 刘禹锡寄物咏怀,感慨藏而不露的名篇,深受人们的喜爱。全诗如下: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