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引全文赏析 刘禹锡

发布时间:2016-11-17 00:00

  《秋风引》是刘禹锡的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诗《秋风引》抒发诗人刘禹锡想念家乡的情感,诗作中透露的感情真挚,让人读之忍不住的落泪。

  《秋风引》

  作者:刘禹锡

  hé chù qiū fēnɡ zhì ,

  何 处 秋 风 至 ,

  xiāo xiāo sònɡ yàn qún 。

  萧 萧 送 雁 群 。

  zhāo lái rù tínɡ shù ,

  朝 来 入 庭 树 ,

  ɡū kè zuì xiān wén 。

  孤 客 最 先 闻 。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意。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看,可能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如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但是,诗无定法,不能执一而论。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诗的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此刻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而篇幅已经用去了四分之三,可是,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所说,“为孤客传神”的正在这两个字,使“无限情怀,溢于言表”。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而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如此敏感的原因,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解释说:“孤客之心,未摇落而先秋,所以闻之最早。”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钟惺在《唐诗归》中还指出:“不曰‘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便深厚。”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若说‘不堪闻’,便浅。”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不过,前面说过,诗无定法,这一结句固然以曲说而妙,但也有直说而妙的。苏颋有首《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里,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相关阅读
1 刘禹锡作文600字

刘禹锡唐朝著名诗人,关于刘禹锡作文有哪些呢?下面来看看! 刘禹锡作文600字一 黄叶飘飘的金秋时节,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为纪念刘禹锡而建的公园禹锡园 一进入禹锡园,我第一眼就 【查看全文】

2 刘禹锡庭竹

诗人刘禹锡的庭竹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全诗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庭竹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 【查看全文】

3 刘禹锡诗中漉的读法

《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是中唐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出自《浪淘沙九首》,他在诗中表露了自己的坚强意志,以沙里淘金这一具体事理联系到正义之身,历尽千辛万苦终归会经受住磨 【查看全文】

4 《竹枝词》的内容特色

刘禹锡从不为世人所耻的民歌中汲取营养,凭借其自身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勤奋的艺术实践,在文人诗和民歌中间杀出一条血路,创作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竹枝词》。 可以这样说,中 【查看全文】

5 刘禹锡 陋室铭

《陋室铭》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 【查看全文】

6 刘禹锡的拼音

【刘禹锡的意思和发音】 读音:li yǔ xī 基本解释: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贞元年间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任监察御史,参加王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