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刘禹锡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05-05 00:00

  刘禹锡有什么故事呢?关于刘禹锡的故事大家清楚吗?

  柳宗元与刘禹锡“以柳易播”的故事

  韩愈为柳宗元(字子厚)撰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中记述了柳宗元的这样一件事: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司马期满进京又外任为柳州剌史。同时,他得知刘禹锡(字梦得)也被贬为播州剌史。柳宗元落着泪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其意是说,播州不是个人住的非常荒远之地,而梦得是个孝子,家有老母亲,我不忍心梦得身陷困境,又没有可以劝慰老母亲的话语,且没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于是,柳宗元“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即向朝廷请求,上奏疏给皇帝,愿用自己任所的柳州与刘禹锡对换,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无怨。恰好有人把梦得的事上报给皇上,梦得被改任连州剌史。

  刘禹锡写《陋室铭》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因参与政治革新得罪当朝权贵,被贬为安微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通判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埋怨,撰写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辨。这个举动气坏了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由三间改为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安心住下,读书作文。知县见他还是悠然自得,将其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为斗室,写下《陋室铭》一文。

  刘禹锡玄都观

  过了几年,皇帝忽然想起刘禹锡有那么点才能,就又重新把他调回京城。

  刘禹锡到京城后,听说这几年郊区玄都观里来了个老道会种桃花,偌大一个庭院尽是桃花,等到开放,壮观得很。

  于是刘禹锡就和朋友相约去看桃花。

  刘禹锡这个人本来就好写诗,看了如此壮丽的桃花,焉能不写。

  于是他回来就写了一首《游玄都观》。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的诗本来就有名,这下很快就流传开了。

  结果有人这么一分析,就向皇上进谗言,说这首诗明是写桃花,其实是讽刺新提拔的权贵的。

  皇上当然不高兴,于是就把刘禹锡又发到外地去了。

  差不多十年后刘禹锡又被调回京城,恰好是春天,于是想起玄都观的桃花。

  结果一看,很让人失望。

  种花的道士已经去世,庭院也就破败,再也没有往日的繁盛了。

  刘禹锡又想起这些年有无数的权贵兴起又衰败了,难免感慨,于是又写了一首《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尽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首诗传到皇帝耳朵里,又觉得刘禹锡在发牢骚,就又把他发到外地去了。

  刘禹锡的成语故事

  刘禹锡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闻名,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妓来在席上作陪。在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高髻云鬓新样,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这首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等于清代的尚书。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刘禹锡题碑

  在桃花源入口处,竖着一块丈把高的石碑,上面刻着“桃源佳致”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唐朝刘禹锡题的。

  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作司马后,经常到桃花源散心。别人见他是个大诗人,都来请他题字。他心情不好,总摇头拒绝。

  有一次刘禹锡又到桃花源里来游玩,发现原来见到过的一些长得很好的树木,一些很雅致的石头都不见了,便虎起了脸,找来了看山老人查问。看山老见刘禹锡生了气,慌忙报告:“大人,你只知这是块风水宝地,却不知附近多少有钱有势的人想霸占它,我老头哪能管得住啊!”

  刘禹锡听了,叹了口气,想到自己虽没拿走这里的一草一木,却也没有为它做过什么好事。于是,便叫人拿来笔,蘸饱了墨,挑中了一块斜靠在山边的大石头,写了“桃源佳致”四个大字,后面又写上自己的名字。他又叫石匠把这几个字錾到石碑上,抬到桃花源入口处竖了起来。

  后来,那些有钱有势有人来了,一到入口处,抬头看到那块大石碑,知道司马大人刘禹锡要保护桃花源,只好悻悻地说:”既然刘司马题了字立了碑,今后谁也不准拿一草一木!”

  据说,桃花源就是这样被保护下来了。后人感激刘禹锡,便把这块碑叫做“镇山碑。”


相关阅读
1 刘禹锡咏史诗生成的内因

刘禹锡能创作出大量咏史诗并在中唐诗坛占有重要地位,是由于什么原因呢? 《四溟诗话》有云:史诗勿轻作,或己事相触,或时政相关,或独出断案。独出断案说明咏史诗创作需要较高的修 【查看全文】

2 刘禹锡靠什么连胜白居易?

刘禹锡出生于文学世家,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在早期大都是简洁明快,透着哲学家的睿智。 刘诗中间四句,直译是:怀念故旧,只能空吟向秀闻笛所作的赋;回到家乡,反倒像 【查看全文】

3 望洞庭 刘禹锡 古诗

《望洞庭》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 【查看全文】

4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刘禹锡

《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 【查看全文】

5 “诗豪”刘禹锡君子人格的成因

刘禹锡具有中唐诗人参与时政的政治热情,其人生也因此而倍感坎坷。 刘禹锡既有家世之痛,也有贬谪之苦,更有老病蹉跎之叹。面对这些痛苦,他总能很好的超脱,达到人生的自足, 【查看全文】

6 刘禹锡的天人关系理论

刘禹锡既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又是杰出的哲学家,著有哲学著作《天论》三篇。 在《天论》中,刘禹锡全面而辩证地阐明了天人关系,在丰富天人关系理论的层次与内涵方面都超过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