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具有中唐诗人参与时政的政治热情,其人生也因此而倍感坎坷。
刘禹锡既有家世之痛,也有贬谪之苦,更有老病蹉跎之叹。面对这些痛苦,他总能很好的超脱,达到人生的自足,这和他坚定的政治信念有关,也和他作为博学之士的开阔视野有关,更重要的是,他能够融合儒、佛、道三者思想,以此很好地调整心境,最终铸就了“诗豪”的美名。
一、坚定的政治信念
刘禹锡出生于一个中下层官僚家庭。父亲刘绪在朝廷做一个叫做幕僚的小官,父亲罢官后,家庭生计一时变得异常困难。“同生无手足之助,终岁有病贫之厄”(《上杜司徒书》),“内无手足之助,外乏强劲之亲”(《上中书李相公启》)。幼时的他聪明好学,不仅攻读儒家经典,对诸子百家也有广泛涉猎,“九流宗指归,百氏旁裙披”。他孜孜不倦,企图救民于水火之中。步入成年后刘禹锡对社会的认识逐渐深刻,面对藩镇的骄横,宦官的专政,人民的困苦,他感慨万分,怀抱着“兼济”之志,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贞元九年,刘禹锡与柳宗元一道同登进士第,同年登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一年,应吏部取士科的考试合格,授太子校书。抱着施道展志的愿望,他积极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竭力想刷新政治,但是“永贞革新”终于以失败告终。面对失败,刘禹锡上书杜佑,剖析自己的心迹“常谓尽诚可以绝嫌猜,拘公可以饵谗诉”。然而窦群却弹劾他“挟邪乱政”,给他以沉重的打击。
失去了在朝廷中发挥才干,实现抱负的机会,刘禹锡被迫寄情笔墨,把诗文作为“见志之具”继续为坚持自己的操守、理想而斗争。元和四年,“八司马”中的程异承召回京,刘禹锡曾语重心长地嘱咐他“初心不忘”。这所谓“初心”显然是指他们共同致力改革,刷新政治的理想。可见,刘禹锡的理想之火自幼时在心中点燃后便始终在胸中燃烧,并散发出维持其精神生命的光和热。
二、博学达士,才识超群
刘禹锡很少耽于痛苦,因为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一个诗人,也是一个学问广博的学者。他在很多领域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使人生失意只成为他人生的一个注脚。
他对身外的一切都怀有一种探究的态度,并要在文字中讨论出个所以然,这其中包括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规律的哲学。《天论》是刘禹锡的主要哲学著作,《问大钧赋》、《何卜赋》、《鉴药》、《儆舟》等,也富有哲学思想。他的这些思想与马克思著作中的唯物主义以及辩证法、认识论思想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使他比同时代的其他文人更加睿智和达观。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体现了刘禹锡的辩证法思想。作者经过思考,得出自己的境遇不能怨天尤人,事物运势的好恶都是事物客观运动的结论,于是“尽释郁怀,心憎故术,腹饱新授”。作为一位思想家和哲学家,刘禹锡的心灵世界是思辨而通达的,他在逆境中真正做到了心不为形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脱了痛苦。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贬谪中不仅仅把视野放在内在心灵世界,而是在顾及内在精神追求的同时又不忘却社会责任。他关怀社会民生、富有社会责任感并且积极作为,他的心灵在现实中有所依托,由此他能超越小我的痛苦,乐观面对多舛的人生。
三、寄心佛道,流连老庄
青少年时期,刘禹锡同诗僧皎然、灵澈有过一段师生关系,这为他亲近佛教打开了方便之门。晚年的刘禹锡因道不售,就同白居易一样,开始寄心佛教。他与江湖上的诗僧交往,问法讲道,用佛教的教义来平衡精神上的苦闷。
刘禹锡“家本儒素,业在艺文”,尤其精通大中之道,只是苦于实践中达不到中庸的境界,晚年借助佛教才达到了这种境界:“突奥于《中庸》,启键关于内典,会而归之,犹初心也。”刘禹锡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却在后来的仕途中屡屡受挫,于是,道家的无为、无待的主张也为刘禹锡所喜爱,并用来调整自己受挫后的不平衡心理。刘禹锡对庄子的哲学还有自己的理解,他所认为的“逍遥”境界,是由于“足性安分”所得的逍遥,既积极入世,又保持心境的宁静。他不以陶渊明的超出世俗为然,但又对其表示出宽容的态度。所以说,刘禹锡始终坚持儒家的人生理想,并借道家境界、佛教思想来排解精神上的压抑与苦闷。正是凭借着宠辱不惊的气概和去留无意的心态,使他摆脱了被贬的痛苦与羁绊,转而投身到文学的探索与创作中,去寻找自我实现的另一个途径并大获成功。
相关阅读
1 刘禹锡存世有什么诗
刘禹锡存世有什么诗呢?学过刘禹锡的诗,我们不禁我这位诗人的才华所折服,赏析刘禹锡的诗作,犹如享受文学的佳肴。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刘禹锡存世的诗,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 【查看全文】
2 浪淘沙 刘禹锡全诗赏析刘禹锡的浪淘沙主要写了什么优美的景色呢?诗人是如何描写?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 【查看全文】
3 刘禹锡生平介绍刘禹锡擅于写诗,诗风朴实流畅,其诗作受到当时的众多诗人及民众的喜爱。 刘禹锡(772年-842年),河南洛阳人,字梦得,祖先来自北方,自言出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又自称家本荥上 【查看全文】
4 刘禹锡:以诗为名,豪气干云刘禹锡,有史以来最倔强的诗人,他天性中的桀骜不驯驱使他举起诗歌的长矛向那个不堪的命运。 【文本看台】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荚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 【查看全文】
5 简析刘禹锡诗歌的“雄奇”刘禹锡诗歌的雄奇主要体现在刘禹锡创作心态内隐外显两种心态的对比及其诗歌的选材的雄奇。 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认为元和而后昌黎之鸿伟,柳州之精工,梦得之雄奇,乐天之浩 【查看全文】
6 晚泊牛渚赏析以及阅读练习 刘禹锡全诗文字简约,在初秋之季,凄清的季节让诗人的目光因此变得凝重起来,不禁触发其思古之幽情。 晚泊牛渚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