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训练附答案

发布时间:2015-04-14 00:00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扛,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捷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蚜然洼然,若垤若穴,尽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阅读训练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望西山,始指异之。_______

  (2)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_______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并从学过的其它文言文中找出一个含有这个字且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写在下面。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_______

  句子:_____________ 。

  3、阅读选文,你有什么启发或感悟?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答:_________ 。

  阅读训练二:

  9 .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  )

  A . 皆在衽席之下       虽席地不容闲也

  B .而莫得其涯        学海无涯苦作舟

  C .自远而至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D .而不知其所穷       穷山之高而上

  10 .赏析有误的一项               (  )

  A .文段的 “ 高下之势、尺寸千里、外与天际 ” 三组画面,生动、准确的描绘出西山的 “ 怪异 ” 之景。

  B .文段中的 “ 过、缘、斫、焚 ” 四个动词,领起四个短语,构成一种急促之势,说明他老而不稳的性格。

  C .在表现手法上,文段采用了 “ 从对面着笔 ” 的描写手法(即衬托),产生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D .在主题上,情景交融,将山水人格化,达到了描摹山水与言志抒情完美结合的境界。

  11 .翻译下列文句。

  ①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中有一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 表现出西山超凡脱俗的神韵 , 这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训练三: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坐法华西亭 因使唐雎使于秦

  B.若垤若穴 若为佣耕,何富贵邪?

  C.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蝼为类。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D.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下列加线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皆在衽席之下 虽席地不容闲也

  B.而莫得其涯 学海无涯苦作舟

  C.自远而至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D.而不知其所穷 穷山之高而上

  3、下列各组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始指异之 皆指目陈胜

  B.而不知太守之乐 而不知其所穷

  C.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人

  D.其高下之势 安陵君其许寡人

  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段中的“高下之势”、“尺寸千里”、“外与天际”三组画面,生动、准确地描绘出西山的“怪异”之景。

  B.文段中的“过”“缘”“斫”“焚”四个动词,领起四个短语,构成一种急促之势,说明他老而不稳的性格。

  C.在表现手法上,文段采用了“从对面着笔”的描写手法(衬托),产生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D.在主题上,情景交融,将山水人格化,达到了描摹山水与言志抒情完美结合的境界。

  5、对下列文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望西山,始指异之:看到了西山,才指点着认为它奇异。

  B、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悠悠然与天地之气一道,而不知它的边际;巍峨无边啊与造物者相处,而不知它的尽头。

  C、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这以后才知道我以前并未真正地游览过。

  D、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青山白云,萦回壕绕,山里山外,水天一色,向四周一望,浑然成为一个整体。

  6、对选文的有关内容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把自己融入到西山美景之中,与之构成一种物我合一的意象,把他那种忘情于山水的情态推向了高峰。

  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隐含了作者不与世俗之徒为伍的气节。

  C.从“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句中的“游于是乎始”可以看出,该文不仅是柳宗元《永州八记》这组游记之开宗明义之作,而且它贯领全组文章,使其构成一个首尾呼应,脉络一贯的整体。

  D.寄情于景,托物寓志,是本段文字的一大特色。文中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寂寞惆怅的心境。

  7、文中有一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出西山超凡脱俗的神韵,这一句话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不能增、减、错字。)

  答:

  (1)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池一样低陷,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洞穴。(2)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与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


相关阅读
1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全诗鉴赏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于贬谪永州期间的一首诗。全诗八句四十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 【查看全文】

2 江雪柳宗元注解及赏析

导语: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江雪》就是他借描写山水景物,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 【查看全文】

3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一词多义

《种树郭橐驼传》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查看全文】

4 解读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小”

导语:《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谪贬永州后而写的一组游记山水散文,他借游览山水,抓住永州的一些小景致,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对现实的不满,排遣谪居之苦闷和居夷之忧烦。 一 柳 【查看全文】

5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查看全文】

6 柳宗元《溪居》译文及注释

《溪居》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韵译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