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河东(今山西永济)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历官至监察御史。后来参加了王叔文集团的革新运动,官拜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他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与韩愈等八人,史称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为官清廉,深知民间疾苦,颇受百姓爱戴。
柳宗元,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长安,与柳宗元齐名的古文大师韩愈曾对柳宗元有极高的评价:“子厚少精明,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力矣。”可以说柳宗元从少年时代起就博学聪颖。“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他才高八斗,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散文创作成就卓著,他众体兼长,尤以寓言、传记、山水游记最为突出。柳宗元有许多作品传世,最为有名的是永州八记,特别是《捕蛇者说》,字字珠玑,铿锵有力,鞭挞了封建制度的残酷,抒发了对受难百姓的同情之心。
贞元十九年(803年),柳宗元由蓝田(今陕西)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后,改礼部员外郎。当时王叔文集团发起革新运动,柳宗元积极参与。对朝政进行一系列改革,作为革新派代表之一的柳宗元一时得到了重用。后来改革失败,他与王叔文等俱遭贬谪。世人称柳宗元才高而不得志,开始柳宗元被贬往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不久后再被贬往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
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调往柳州(今广西)刺史。当时宗元好友刘禹锡出为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朝令已下,宗元对人说:“禹锡有母且年事已高,播州乃蛮方西南绝域,非人所能住,如何与母偕行,如母亲不去,即成永别。”出于对朋友的同情,柳宗元宁愿自己吃苦受罪,于是写奏章请与禹锡对调。当时朝廷意识到禹锡老母确实已年高,不宜远任,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
元和十四年(819年),柳宗元已贬谪十年,终因政治上不得志,贫病交迫,积忧成疾,于十一月八日卒于住所,怅然离去,年仅47岁。柳宗元死后无积蓄,难以安葬,实为人生一大悲剧。时任观察使河东斐行立出资为柳宗元下葬,埋与先人之墓侧。其有子女二人,尚年幼,无依靠,由宗元舅弟卢遵抚养,百姓闻之唏嘘,称宗元为廉吏也。柳宗元死后,其好友刘禹锡三次著文为之祭祀。祭文悲壮激昂,声泪俱下。韩愈铭其墓,谓宗元的“文学辞章”“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此语一言中的,古今中外,古往今来,历史上有多少王侯将相,身死而名灭,而宗元官不高死后而名益彰者,能有几人?柳宗元的清廉为官、高风亮节与他的宏才博学、道德文章流芳百世,名重千秋,永为后人所传颂。宗元死后,柳州百姓不忘其恩德,奉为罗池之神。
柳宗元为人为官的可贵之处是自民众中来而又回到民众中去,时时处处关心民间疾苦,两袖清风,所以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至今在永州、柳州一带,柳宗元的动人事迹仍被广泛的传颂,富有传奇色彩。
永州地处湖广边陲,峦嶂起伏,与世隔绝,宗元任司马又是个小官,可以说是有职无权。此前再加上改革的失败,沉重的思想及政治包袱压得他透不过气来。政治上的失利,生活上的磨难,没有让宗元丧志,反而使他更加振作起来。到永州后,看到当地百姓生活痛苦,虽救助无力,只有寄情与诗文,以反映民众之疾苦,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柳宗元听说永州郊外出产一种黑质白章的毒蛇,毒性特强,草木一触皆死,咬人畜更无生机,但毒汁却可治麻风等恶疾,因此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毒蛇,每年征收两次,用来抵作赋税。听说老百姓为免租税甘心去捕蛇,许多人被咬死,有的全家都死绝了。这不由使得柳宗元那颗同情民间疾苦之心的深深不安,他决定到民间调查此事。他来到永州郊外一个村庄,但见这里到处断墙残垣,野草长得有半人高,不时有狐兔出人,一片破败景象令人顿感凄怆。他找到一户村民,是一个以捕蛇为业的中年男子,姓蒋。柳宗元问他:“捉蛇抵当官租合算吗?”蒋氏叹了一口气,说:“那是没有办法才为此啊。我祖父、父亲都被毒蛇咬死,我干此营生已有十二年,也好几次险些丧命。”说到这里,蒋氏神情黯然。柳宗元同情地说:“那么你就别再捕蛇,还是恢复向官府纳租吧。”谁知此言一出,蒋氏“扑通”跪倒在地,眼泪汪汪地说:“您老是同情我让我活命吗?那您可千万别让我这样做啊。”柳宗元赶忙扶起蒋氏,问“为什么呢?”蒋氏把他领到门口,指着那些无人居住的空房说:“您只要看看村子的破败景象就不难明白了。”蒋氏伸出手指,算了一笔帐:“同我祖父一起住的人家,现已十家不剩一家了;同我父亲一起住的人家,现已十家不剩二三家了;同我一起住的人家,现也已十家不剩四五家了。不是全家死绝,就是举家外逃了!”柳宗元吃惊地问:“这是什么原因?’’蒋氏朝门外张望一下,轻声说:“不是毒蛇,而是官府赋税逼得村民非死即逃啊。”
柳宗元再也未想到官府赋税居然比毒蛇更害人。他对孔子说的“苛政猛于虎’’这句话有了切身体会。他又要为民请命、呼吁朝廷体恤民情了,但他立即又记起老友的叮嘱,如果揭露朝廷赋税的危害胜过毒蛇,那还有他的好吗?但他只要一闭双眼,蒋氏和许许多多百姓哀哀无告,痛苦莫名的凄惨景象就显现在他的眼前。豁出去吧!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我岂能顾个人得失?于是他写了那篇名垂千古的《捕蛇者说》为民请命,希望统治者能够体恤百姓,让他们少受些苦难。
《捕蛇者说》是《永州八记》的代表作,宗元以锐利的笔锋直批封建统治者吃人的暴政制度。他在文章中揭露当时暴政甚于毒蛇,捕蛇者祖孙三代宁可死于毒蛇之口,却不肯“更苦役,复苦赋。”文章通过描写捕蛇者蒋氏三代以及众乡邻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天宝以来60年间赋税的惨毒所造成的农村贫困凋敝、十室九空、民不聊生、死者相藉的悲惨现实,从一个侧面表现出革除弊政、减轻赋役、与民休养生息的重要性,表达了宗元关心政事,同情百姓疾苦的情怀。文章中引用了孔子“苛政猛于虎”一语,点出了主题,找到了症结所在,把当时赋税之毒描绘得淋漓尽致,封建制度下的永州司马能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在当时是一种很不容易的事,靠的是无私和胆魄。
相关阅读
1 柳宗元描写雪天的诗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描写雪天的诗句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柳宗元描写雪天的诗句,希望能帮到大家! 柳宗元描写雪天的诗句 【查看全文】
2 柳宗元传记散文特点导语:柳宗元是中唐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其传记散文突破了史传成法,为中唐后的传记文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一、柳宗元传记散文的概况 柳宗元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兼古文运动的领导 【查看全文】
3 零陵三亭记柳宗元导语:柳宗元的零陵三亭记全文讲述什么呢?柳宗元是唐宋八大诗人之一,博学多才,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零陵三亭记,欢迎阅读! 零陵三亭记 柳宗元 【查看全文】
4 柳宗元的轶事典故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 【查看全文】
5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思想以及艺术在柳宗元所作的二十八篇山水游记中,有二十篇就是写永州山水风物的。柳宗元笔下写过的山水风物,自唐以后就一直是历代文人名士仰慕追寻的目标。而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柳 【查看全文】
6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诗性美导语:在唐宋散文中,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以其幽愤凄美的诗情、情景交融的诗境、浓郁悠绵的诗味凝聚了它不朽之魅力,构成了它独特的诗性美。这也是柳宗元游记散文的艺术特色所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