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寂处观群动,独立自吟诗。”

发布时间:2016-02-19 00:00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代宗大历八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

  站在柳侯祠内,望着身材高大、昂首挺立的柳宗元的雕像,我怎么也喜兴不起来。心里总是在想:47岁,47岁正当盛年,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对于一个怀有远大理想的人的一生,应是何等的年华,而胸有抱负的柳宗元却客死他乡,怎叫人不悲愤心怜?端详着“荔子碑”,看着后人对柳氏的哭诉,我的思绪也不由得回到了唐朝……

  柳宗元青年时代就立下雄心壮志,仰慕“古之夫大有为者”,向往于“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他25岁时已是“文章称首”的长安才子,刚考中了博学弘辞科,又与礼部郎中杨凭之女新婚,逐步成为文坛领袖,政坛新锐。在其后的几年里,柳宗元又成为了当时皇帝的老师王叔文革新派的中坚分子,以热情昂扬、凌厉风发的气概,准备施展自己“辅时及物”、“利安开元”的抱负。然而,由于顺宗皇帝李诵即位时就已经中风,说话也不清楚,虽然有心改革朝政,但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加上官宦与藩镇势力强大,所以革新实行了几个月就以失败而告终。元和四年八月,反对革新的太子李纯即位,九月,柳宗元立刻被贬邵州刺史,行未半路,朝议认为处之太轻,又改贬永州司马。当时同时被贬的包括他的好友刘禹锡等人共有八位,史称“八司马事件”。以柳宗元的才情和抱负,为一革新贬来谪去,心里很是愤懑和莫名的悲哀。初涉柳州,柳宗元在城头写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连四州》一诗:“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然而,在接触了柳州勤劳淳朴的各族人民,了解当地人民的困苦生活后,柳宗元的心情释然了,他看淡了革新的切肤之痛,官场的勾心斗角,下决定在柳州做一番事业,为柳州人民办些实事。

  从元和十年的六月到元和十四年十一月,43岁的柳宗元被贬柳州的四年时间里,从实际出发,推行教化,为民办实事,得到柳州人民的信赖。唐元和十年八月,柳宗元刚到柳州两个月即着手重修被损的文宣王庙。这一工程在历史上受到人们称道。同时还兴办学校,普及教育,广收学子,亲自授课。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曾写道“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柳宗元到柳州时,柳州人都是从江河里取水饮用,不知道打井取水。江岸陡峭,取水艰难,到了旱季,取水路途更加遥远。千户人家,万户人口,吃水用水都是背负着小口大肚子的罂瓶,极其困难地沿着狭窄的崖路上下往返到柳江边汲水。第二年三月,柳宗元与谈康和尚、副将米景等人经过考察选址,在城壕边打井,挖下六丈六尺深找到泉眼,历时一月水井凿成,一举解决了柳州城内民众的饮水困难。

  唐朝时期的岭南一带有一种通行的做法,就是用子女做抵押借钱。约定如不按时还钱取赎,等到利息累积到和本钱相等时,就把抵押的子女没收,永远成为债主的奴婢。当时柳州不少劳动人民在大地主和高利贷者的盘剥下,交不起租税,还不清债务,被迫以子女做抵押品,到期无力赎回,便沦为奴婢。柳宗元了解情况后做出决定,规定凡是沦为奴婢的人,可按照当奴婢的时间计算工钱,如应得工钱已达到所欠租债的数目,便可以赎身回家。这项措施在柳州一带推行后,仅一年时间内,就使上千奴婢获得了自由。当时管辖广西各州的观察使将柳宗元的这一做法推广到广西其他州,亦大见成效。

  柳宗元还在柳州城西北隅“手种黄柑二百株”,拉开了柳州开荒植树、种果、修路的序幕。最终形成了今天柳州一带“香柑遍地,绿柳成行”“柳侯泽惠,万世流芳”的胜景。

  “永贞革新”的失败和其之后的被贬,对政治上踌躇满志的柳宗元是沉重的打击,但对于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孔子简简单单一句“学而优则仕”却成了历代文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和传统。直到文学鼎盛,士子莘莘,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的唐代,众多的文人志士兼容并包,博古通今,为中国文学增添了绚烂的色彩。他们中有的漫游山川边塞,洒脱不羁,有的读书寺观山林,风流飘逸。但是更多的则依然选择了入仕,立志从政为国,他们中有的也许一帆风顺,才华得以施展,却也有很多怀才不遇,惨遭贬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便是后者中的一个。

  认识文人的柳宗元是从他的《小石潭记》、《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和《江雪》、《渔翁》开始,而真正进入政治的和文人的柳宗元的心灵还要从柳侯祠开始。

  我们知道,文人贬谪而形诸歌吟,自屈原而后,历代不断,但从未像唐代一样拥有如此之多而且如此好的贬谪作品。李白贬夜郎途中,王昌龄龙标之贬,刘长卿的两次贬谪,都有很好的诗。贬谪的悲愤不平,孤独寂寞,凄楚忧伤,和对于生命的执着,对于理想的追求,构成了贬谪文学丰富多样的内涵,拥有这样内涵的贬谪文人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柳宗元。

  在以诗为荣的唐代文学中,柳宗元的诗,大都写作于被贬之后,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个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

  正如前面提及的子厚在《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写道的,诗中没有故作哀愁的无病呻吟,有的是巨大人生感恨形成的刻骨凄怆;憔悴的容颜,销魂的别恨,遥无际涯的愁思,肝肠寸断的哀怨,印证着被谪诗人的苦难,充溢着他们掺和着血泪的悲伤意绪。难怪清人贺裳评其诗谓曰:“柳五言诗尤能强自排遣,七言则满纸涕泪。”

  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两首柳诗中,一首是《渔翁》,另一首是《江雪》。

  当暗淡的冷色调与词语尖利的峭硬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无论是作品的基调,还是作者的感受,都势必呈现出冷峻的风格。这种特征,便集中体现在被誉为唐人五言绝句最佳者《江雪》中: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那忧愤,寂寞,孤直,激切的心性情怀,在这峻峭的诗境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闪现着一种深沉凝重而又孤傲高洁的生命情调。

  但是,被贬的柳宗元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只是悲怆,《渔翁》就给我们展现了诗人淡泊纡徐的一面: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这首诗造语平实,设色淡雅,情志悠闲,境旷意远,但又不同于陶渊明的平和旷达与韦应物的怡悦清丽,淡泊中寓幽怨,见峭厉。尽管诗人有意将此幽怨淡化出去,但是痕迹却未能全消。

  郁郁不得志的文人自古至今都在演绎着一段段离合悲欢,但是,每当谈到柳宗元,心里总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我想,真正感动着我们的,应该是那个逆境中脆弱伤感而又坚强不息的灵魂吧。

  寂处观群动,独立自吟诗。——这就是柳宗元。


相关阅读
1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柳宗元的诗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体裁:七言律诗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 【查看全文】

2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 【查看全文】

3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译文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 【查看全文】

4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柳宗元古诗诗意及注释翻译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作者: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 【查看全文】

5 渔翁柳宗元ppt

柳宗元的这首山水小诗《渔翁》描写了在山水之间的渔翁,表达自己面对政治的失意而非常悲愤的心情。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柳宗元的这首山水小诗《渔翁》,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渔翁 【查看全文】

6 柳宗元 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n wǎn)、瘘(lu )、疠(l),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