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雨晴至江渡》赏析

发布时间:2016-09-01 00:00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雨晴至江渡》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雨晴至江渡》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

  【注释】

  ⑴愚溪:即冉溪。柳宗元出于被贬逐的愤激,自称为“愚”,并把居地永州冉溪改名为“愚溪”。

  ⑵村径:乡村小路。成:显现。

  ⑶撩乱:搅乱的意思。浮槎:水中漂浮的木筏。

  【翻译】

  雨后初晴想到远处的江边散步,日落西山独自走向愚溪渡口。只见洪水消退,村旁的小路重现,漂浮的木筏散乱,有的高挂在树的枝头。

  【鉴赏】

  柳宗元的《雨晴至江渡》,只有短短的四句话,二十八个字。初读起来好像很容易理解,诗的前两句,写他在雨后初晴的一天傍晚,独自到江边散步。后两句写他在愚溪渡口旁,雨停水退后所见到的景像。

  河里的洪水太大,大到连村旁的小路都被淹没了。而且,水中漂浮的木筏,也被冲散了,有的高挂在岸边的树枝上。说明这场雨下得太猛,下得太久,自己在屋里憋的时间太长了。久雨初晴,才迫不及待地要到江边来走一走,放松放松自己被压抑的心情。第二句中有一个“独”字,用得非常巧妙,不仅是写实,也是写虚。写实,是指他独自一人到江边来散步;写虚,是指当年一起参加“永贞革新”的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都被发配到偏远的州府,自己孤身一人来到永州,势单力薄,难以再成气候。第四句中有一个“在”字,用得鲜活。因为木筏所处的位置,应该漂浮“在水中”,此刻却被漫天洪水冲到岸边的树上,“在高树”三字,让人叹然思然,不胜感慨。真是几多凄凉,几许伤感。

  永州,在湖南省的西南部,每年的春夏两季,雨水格外繁多。柳宗元曾经写过一篇《舜庙祈晴文》,其中有几句的大意是:“浓云密布,阴雨连绵,洪水泛滥,不仅河岸崩塌,而且冲断河堤,淹没了稻田和菜地,百姓遭灾,苦不堪言”。因此,祈盼舜帝体恤民情,赶快诛杀妖龙,驱散云雾,使阳光重新普照大地,不再让雨水危害百姓。结合这篇文章,再读《雨晴至江渡》,反复咀嚼,诗人久雨蛰居之苦、远谪漂泊之痛、同情百姓遭遇的忧患意识、感叹自己空有经国济世的抱负,却又无法施展的愤激心情,皆在不言之中,凸显出来。诗人采用了小中见大、平淡之中寓含深意的写作手法,从表面上看来,四句都是写景,其实字字皆在抒情。


相关阅读
1 柳宗元《溪居》全诗翻译赏析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 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束:约束, 【查看全文】

2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

唐代的柳宗元擅长于描写山水游记,他的山水游记对于社会的发展有很深远的意义。 我国山水游记的散文在不同的阶段都有所发展,但是最开始的先秦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还没有出 【查看全文】

3 韩愈和柳宗元是政敌更是好友

【人物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贞元八年(792年), 【查看全文】

4 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译文及注释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译文 秋末的大 【查看全文】

5 浅谈柳宗元柳州时期诗文

导语:柳宗元因永贞革新被一贬再贬,最终不得重用,远赴柳州。柳宗元在柳州四年,文学成绩卓著。柳州时期诗文与永州时期的诗文不同,体现了一番新的境况。 柳宗元(773C819)字子厚 【查看全文】

6 想对柳宗元说的话

我们想对柳宗元说的话什么呢?著名的唐代大文豪柳宗元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想对柳宗元说的话,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想对柳宗元说的话篇一: 柳宗元,你是一个与我们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