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临江之麋

发布时间:2016-11-17 00:00

  柳宗元《临江之麋》是一篇怎样的寓言呢?《临江之麋》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临江之麋》展现怎样的人生的哲理呢?

  原文

  《临江之麋》

  作者:( 唐代•柳宗元)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选自《柳河东集•三戒•临江之麋》,

  翻译

  江西省清江县有个打猎的人,捉到一只小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翘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去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麋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麋鹿逐渐长大了,忘记了自己是只鹿,把狗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因为害怕主人,于是和麋鹿玩耍,和麋鹿低头抬头十分友善,然而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想要吃掉麋鹿。三年之后,麋鹿走出家门,看见大路上有一群野狗,立刻跑过去想跟它们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麋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杀了吃掉,麋鹿的尸体七零八落地散落在路上,麋鹿至死都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

  注释

  畋(tián), 打猎.

  麋(mí)麑(ní):小鹿。

  之:代指麋鹿。

  畜(xù):饲养。

  垂涎:流口水。

  扬尾:摇尾巴。

  皆:都

  其人怒,怛之。怛(dá),惊吓,呵斥。其:那个。之:代群犬。

  是:这。

  日:天天、每天。

  习示之:之:代群犬。

  良:的确。

  自是:从此。自:从。是:这。

  就:接近。

  习:常常。

  偃(yǎn) :互相碰撞翻滚。

  啖其舌:舔它自己的舌头(想吃鹿) 啖(dàn),吃,这里的意思是舔。

  稍:渐渐,逐渐。

  善:友好,友善。

  走:跑(过去)。

  抵触:相互亲近地碰撞。

  甚:很。

  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使:让。

  如:依照,按照。

  益:更加。

  就:接近。

  俯仰:周旋,应付。

  积久:日子一久。

  涎(xián),唾沫,口水。

  示:给••••••看。

  众:多。

  共:一起。

  以为:把……当作。

  是:指示代词,这个,这样。

  稍使与之戏:戏:游戏,玩耍 之:代群犬。

  忘己之麋也:之:助词,无实意。

  然时啖其舌:然:表转折。其:自己的。

  悟:明白。

  狼藉:指麋鹿的尸体

  怛:恐吓

  寓意

  作者对封建守旧势力及其爪牙深恶痛绝,采用寓言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作者通过这则寓言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倚仗权贵而得意忘形的小人物,指出他们必败的命运。也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

  "至死不悟"四个字,既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麋的可怜与可悲.这则寓言故事在写法上突出的是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外犬见而喜且怒",用拟人的笔触刻画犬的心理活动。

  麑至死不悟的原因是: 它忘却了自己的种群本性,而且在养尊处优的情况下没有学会区分敌我。

  寓言分析

  寓言往往是先叙述寓言故事,然后加以评论,使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借助动物、植物或人们相关的事例,来讽刺或揭露某些社会现象、做人之理,给人启示或教育。柳宗元的这篇寓言则要你用心思考方能领会其含义。

  寓言描写了麑仗主人的宠势而傲“内犬”,最终落得个被“外犬”“共杀食之”的悲惨结局。影射了那些无才无德、依势放纵、恃宠而骄的奴才,讽刺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


相关阅读
1 《溪居》柳宗元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柳宗元诗鉴赏: 元和五年( 810 ),柳宗元在零陵西南游览时 【查看全文】

2 柳宗元《捕蛇者说》赏析

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nwǎn)、瘘(lu)、疠(l),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查看全文】

3 柳宗元的人物传记

导语: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世称柳河东,他是第一个以大量笔墨为平民立传擅长擅长的散文大家,从他所作的人物传记中,我们不但可以看到社会现实,还能读出人生道理,甚至发现文 【查看全文】

4 江雪唐柳宗元古诗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2.领会诗歌 【查看全文】

5 柳宗元 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n wǎn)、瘘(lu )、疠(l),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 【查看全文】

6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自我回归意识

导语:柳宗元在其山水游记中通过描绘自然山水,抒发了自己回归自然的意向。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一、柳文中自我回归的体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其自我回归主要体现在意象的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