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古诗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6-12-28 00:00

  柳宗元的古诗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柳宗元的古诗是中国诗坛上别具一格的风景,那么,关于诗人柳宗元所创作的古诗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古诗,欢迎阅读!

  1、《溪居》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2、《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3、《闻黄鹂》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4、《早梅》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5、《读书》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7、《饮酒》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8、《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9、《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10、《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1、《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12、《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13、《南涧中题》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14、《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15、《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6、《咏荆轲》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

  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

  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

  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

  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

  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

  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

  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

  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17、《梅雨》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18、《咏史》

  燕有黄金台,远致望诸君。

  嗛嗛事强怨,三岁有奇勋。

  悠哉辟疆理,东海漫浮云。

  宁知世情异,嘉谷坐熇焚。

  致令委金石,谁顾蠢蠕群。

  风波欻潜构,遗恨意纷纭。

  岂不善图后,交私非所闻。

  为忠不顾内,晏子亦垂文。

  19、《咏三良》

  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

  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

  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

  壮躯闭幽隧,猛志填黄肠。

  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

  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

  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

  20、《笼鹰词》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云披雾裂虹蜺断,霹雳掣电捎平冈。

  砉然劲翮翦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21、《韦道安》

  道安本儒士,颇擅弓剑名。

  二十游太行,暮闻号哭声。

  疾驱前致问,有叟垂华缨。

  言我故刺史,失职还西京。

  偶为群盗得,毫缕无馀赢。

  货财足非吝,二女皆娉婷。

  苍黄见驱逐,谁识死与生。

  便当此殒命,休复事晨征。

  一闻激高义,眦裂肝胆横。

  挂弓问所往,趫捷超峥嵘。

  见盗寒涧阴,罗列方忿争。

  一矢毙酋帅,馀党号且惊。

  麾令递束缚,纆索相拄撑。

  彼姝久褫魄,刃下俟诛刑。

  却立不亲授,谕以从父行。

  捃收自担肩,转道趋前程。

  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

  父子更抱持,涕血纷交零。

  顿首愿归货,纳女称舅甥。

  道安奋衣去,义重利固轻。

  师婚古所病,合姓非用兵。

  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

  慷慨张徐州,朱邸扬前旌。

  投躯获所愿,前马出王城。

  辕门立奇士,淮水秋风生。

  君侯既即世,麾下相欹倾。

  立孤抗王命,钟鼓四野鸣。

  横溃非所壅,逆节非所婴。

  举头自引刃,顾义谁顾形。

  烈士不忘死,所死在忠贞。

  咄嗟徇权子,翕习犹趋荣。

  我歌非悼死,所悼时世情。

  22、《夏昼偶作》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23、《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赏析:

  这首小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由夜而晨,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刻,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本诗即以此为景色发展的线索。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

  全诗共六句,按时间顺序,分三个层次。“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这是从夜到拂晓的景象。渔翁是这两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山边,晨起汲水燃竹,以忙碌的身影形象地显示着时间的流转。伴随着渔翁的活动,诗人的笔触又自然而然地延及西岩、清湘、楚竹,西岩即永州西山,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曾极言探得西山的欢悦,并描述了西山的高峻:居于西山之巅,“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而流经山下的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湘中记》,见《太平御览》卷六十五)。诗中的“清”字正显示了湘水的这一特点。再加以永州一带(今湖南零陵等地)盛产湘竹,于是,山、水、竹这些仿佛不经意地出现在诗句中的零星物象,却分明在读者脑海中构成了清新而完整的画面:轻纱般的薄雾笼罩着高山、流水、湘竹……司空图在《诗品》中有言:“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正可概括此诗首二句的艺术表现特点。这两句既设制了一个秀丽悦目的空间画面,又以夜幕初启、晨曦微露这样流动的时间感引出了下面对日出的描述,可以说在时空两方面奠定了全诗活跃而又清逸的基调。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是最见诗人功力的妙句,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若从内容上给予整理,这两句描写的是以下情景:一方面是自然景色:烟销日出,山水顿绿;一方面是渔翁的行踪:渔船离岸而行,空间传来一声橹响。然而,诗人没有遵循这样的生活逻辑来组织诗句,却从自我感受出发,交错展现两种景象,更清晰地表现了发生于自然界的微妙变异。前一句中“烟销日出”和“不见人”,一是清晨常见之景,一是不知渔船何时悄然离去的突发意识,两者本无必然的联系,但如今同集一句,却唤起了人们的想象力:仿佛在日出的一刹那,天色暗而忽明,万物从朦胧中忽而显豁,这才使人猛然发觉渔船已无踪影。“不见人”这一骤生的感受成为一个标志,划开了日出前后的界限,真实生活中的日出过程得到艺术的强化,以一种夸张的节奏出现在读者眼前。紧接着的“欸乃一声”和“山水绿”更使耳中所闻之声与目中所见之景发生了奇特的依存关系。清晨,山水随着天色的变化,色彩由黯而明,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在诗中,随着划破静空的一下声响,万象皆绿,这一“绿”字不仅呈现出色彩的功能,而且给人一种动态感。这不禁使人想起王安石的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借春风的飘拂赋“绿”字以动态,而柳宗元则借声响的骤起,不仅赋之以动态,而且赋以顷刻转换的疾速感,生动地显现了日出的景象,令人更觉神奇。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文艺理论家莱辛在指出诗与画的区别时曾说:“一切物体不仅在空间中存在,而且也在时间中存在。物体也持续,在它的持续期内的每一顷刻都可以现出不同的样子,并且和其它事物发生不同的关系。……诗在它的持续性的摹仿里,也只能运用物体的某一个属性,而所选择的就应该是,从诗要运用它那个观点去看,能够引起该物体的最生动的感性形象的那个属性。”(《拉奥孔》)柳宗元没有静止地去表现日出的壮丽辉煌,或去描摹日出后的光明世界,他正是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特长,抓住最有活力,最富生气的日出瞬间,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表现得比真实更为美好,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苏东坡论此诗道:“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冷斋诗话》)这是恰如其分的评语。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此时渔船已进入中流,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悠逸恬淡。对这一结尾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因而还引起一场争论,一时间,宋严羽、刘辰翁,明胡应麟、王世贞,清王士禛、沈德潜等人各呈己见,众说纷纭,但是他们的争论都局限在艺术趣味上,却没有深入体会柳宗元作此诗的处境和心情。柳宗元在诗文中,曾多次言及他被贬后沉重压抑的心绪,在《与杨诲之第二书》中,他写道:“至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理想抱负和冷酷的现实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极度悲愤的情况下,他“但当把锄荷锸,决溪泉为圃以给茹,其隟则浚沟池,艺树木,行歌坐钓,望青天白云,以此为适。”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表露得更明白:“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可见他并非以一颗平静恬淡的心徜徉于山水之间,而是强求宽解,以图寻得慰藉。但是,正如他在《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中所叹的那样:“谪弃非隐沧,登陟非远郊”,事实上,他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解脱,有时候,他因一山一水的遭遇而想及自己的不幸,于是不胜怅惘感慨,有时候他在登陟跋涉中意有所感,情不自禁地显露出不平和抗争,正因为如此,他更强烈地希求摆脱这种精神的压抑。所以,与其说《渔翁》以充满奇趣的景色表现出淡逸的情调,不如说更袒露了隐于其后的一颗火热不安的心。这是热烈的向往,是急切的追求,诗中显示的自由安适的生活情趣对于处在禁锢状态的诗人来说,实在是太珍贵太美好了。于是,在写下日出奇句之后,诗人不欲甘休,以更显露地一吐自己的心愿为快,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的句子,宕开诗境,作了这样的收尾。只有真正体会柳宗元的现实处境,才能理解他结句的用心。诗人自始至终表现渔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不仅出于艺术表现的需要,同样体现着他对自由人生的渴求。这也说明,要深入领会一篇作品的艺术风格,常常离不开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相关阅读
1 柳宗元《哀溺文序》赏析

《哀溺文序》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查看全文】

2 柳宗元生平资料

家庭环境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10年。虽然已有10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唐王朝的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中唐以后的各 【查看全文】

3 《南涧中题》柳宗元唐诗鉴赏

南涧中题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 独游亭午时。 迴风一萧瑟, 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 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 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游, 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 失路少所 【查看全文】

4 柳宗元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查看全文】

5 浅谈柳宗元品味与创意永州山水

导语: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因在朝廷参加政治革新被贬永州十年。这期间柳宗元创作了政论文、诗、赋、游记等四百多篇作品,其中以山水游记最有特色。柳 【查看全文】

6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