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的意境美

发布时间:2017-04-24 00:00

  柳宗元的江雪为我们呈现了一曲冷到骨髓,静到幻灭的短歌离骚,让人读之深感其情。

  柳公短短20字,让我读到了刻骨的苍凉,仿佛走近了一场生命的悲歌,读来字字千斤,每个字都是冰封玉裹,凉透心神,这字句不管落入谁的心中,都会掷地有声,引起一阵钝痛。这种感觉让你不敢轻易的形容,因为它不同于屈子行至汨罗江畔的长歌当哭,不同于阮籍的穷途末路,大恸而还,这些泪和痛在柳公这里已经风干了,沉淀了,大劫大难过后的,是不悲不恸,无情无绪。于是诗现于纸端,呈现的是雪景,投射的是心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开中国的文人史,与柳公有同样遭遇的人,不在少数,面对浩劫,每个人都表现出了不同的情绪,光有悲痛,也许只会引来片刻同情,能流传千年,痛彻古今的,只剩那些具有悲剧精神的人格,因为它内含崇高,幸好柳宗元是其中的一个。读《江雪》,心中有痛,却区别于哀,有悲,却无怜。此诗刚入眼帘,便觉得寒气逼人,像极了柳公彼刻的遭遇和心境。也正是这种经历和由此衍生出来的性格,使这首诗具有了独特的意境。学术界对《江雪》一诗早有了深入探讨,存在五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分别是“清高孤傲说”、 “佛禅说”、“政治批判说”、 “希望援引说”、“抗争说”,在此不赘述。受以上观点启发,笔者认为这首诗可以透视出诗人被贬后那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由此产生了不同层次的意境美,在这里,笔者将对其意境美进行尝试分析。

  一、 初为贬谪人:苍凉孤寂之美

  苏轼评王维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凡好的诗放在面前,眼前都会自然的现出画面,王昌龄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吟出口,一幅苍凉壮美的图景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再无可替换之句,《江雪》读来让人也有类似的感觉。一个“千山”,一个“万径”,如此辽阔的空间围绕在老人的眼前身后,填充这千山万径之中的是茫茫的天空,皑皑的江雪,除了灰色的树枝与偶尔露出的石色外,真是天地一色,这正符合了柳公的艺术风格,灰、白两色是主色调。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中,置于中心的却是一翁一舟一钓杆,让人感到格外的苍凉空旷,仿佛天地间只剩下了一点。消失了鸟迹人踪,为什么还要写?是因为它们曾经存在过,又在老人的注视下消失了,也许出生就一直生活在荒漠之中的人,伴着大漠孤烟也不会有什么不适,不会有荒凉感,但是感受过繁华的人,一旦繁华褪尽,留下的必然是难解的苍凉,像是由喧闹热烈的夏进入苍凉沉寂的秋,柳公便是如此,只是他更加彻底,直接进入了冬。

  中国文人与政治关系很紧密也很微妙,荣辱沉浮对文人的创作动机和风格都有深刻的影响,让人无法回避,这种影响在柳宗元这里体现得尤为激烈,一朝被贬,万死投荒,由从前的身居要位,赫一时到体验“锥心泣血之痛,长歌当哭之哀”,这一切使他身心俱疲。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先是被贬邵州刺史,而后又道贬永州司马,所谓的贬所,是一个远离繁华中心的偏僻角落,我们不难想象,柳公不仅要忍受自然环境的恶劣,还要遭受他人的恶语相向。在那里,他成了一个被驱逐,被抛弃的“罪人”,他的生命价值也无法体现。由此产生的荒废感、悲戚感是浓重难解的。一向温润的湘南尽然漫天大雪,天意也好,巧合也罢,这一切仿佛已经准备好了,等待柳公的出现,等待他把一切述于笔端。恐怕没有这场大雪,他的处境也犹如立于风雪之中,孤寂无援了吧。

  二、 纵难逢君恩:凄清悲壮之美

  孤舟、老翁,于大雪封山、天寒地冻之中现出了这两个形象,让你只能远远观望,老人周围似乎环绕着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场。透过背影使人仿佛看到了那倔强的眼神透漏出几分凄迷,那骨节分明的双手紧紧握住钓竿,有执着,有不甘。有人说这是一个被神化、被美化了的渔翁形象,但我更倾向于把他看成是一个海明威似的硬汉形象。在奇寒彻骨的天气里独钓,像有人猜想得那样,大雪覆江,若果真有鱼,钓者又岂独翁?冰封的江面,舟又何用?若意不在鱼,钓者所为何?若不联系柳公的遭遇,这些着实让人有些迷惑。

  当朝掌权者对柳公可谓恨之入骨,先是两度被贬,而后再次声明“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多么严厉的惩罚,一朝归去,难有归期,可纵使难遇君恩,柳公也没有像屈子一样以死殉志,他选择了生,而且那样倔强的活着,就像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凶猛的大鱼和咆哮的大海斗争着,甚至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充满了悲剧感,那空空的吊钩是抗议也是明志,是一种对清白的守护,这一点他和屈子是相似的,“虽九死而犹未悔”,这是文人身上独特的因子,因此那诗也会萦绕在你心头久久难以忘怀。和柳宗元同时被贬的刘禹锡也曾写诗明志,纵使再度遭贬,也不改初衷。这种精神在任何一个国度,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不可或缺的,少了它,就少了脊梁,柳公可以那么执着的活,还在于他相信自己是对的,曾经深受欢迎的改革,民心所向的制度,只因为换了主人就被否定,让每个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人都难以接受,有些人选择的是以死明志,如苏格拉底,哥白尼;有人选择活着,亦如司马迁,柳宗元,无论是怎样的选择都给我们一种悲壮峭拔之感。这独钓的老翁,笔直的脊梁,纵然有些凄凉,有些悲壮,却没有人会认为他不美。或许某个失路之人也会在冰天雪地里踏歌而和这首短歌。

  三、愁绪实难消:极静沉郁之美

  关于这首诗的意境有人认为“太闹”因为它用了“飞”“绝”“灭”“钓”等动词,反而让人觉得整个画面过于喧嚣,还有人认为柳公当时的处境,心怀悲愤之情也是不可能走入安静平和的心态,所以他的诗不同于陶渊明那份从容自然。笔者认为正是因为这一点不像成就了柳宗元独特的风格。他的激愤源于他的执着和责任感,这才是柳宗元。   细细体会,这首诗读来的确让人感到一种“静”,却不是安静,更像是一种静止,一种停滞,就像是电影画面突然间的定格。失去了声音和颜色。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人感到静,是一种安静和寂静,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轻松,一份安然。但是读《江雪》却没有这种感觉,虽有渔翁在,却感受不到一丝呼吸,或是一点心跳,像是冷极了那种紧缩,使人艰于呼吸。就像走进了另一个极端的“呼啸山庄”有的不是疯狂压抑,是一种郁结静止。“一切景语皆情语”又想起王国维这句话来,也只有具备了这种心境的人才能缘情而发吧。

  柳宗元可以选择执着于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却也免不了悲情愁绪的缠绕,他也想向前人那样在游山玩水当中排解自己心中的郁结,可是,从他的山水游记中我们读到的却不是豁达超然,反而是浓的化不开的愁绪。他的《小石潭记》中的八字足以概括他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见荒凉之感深刻,不是游山玩水可以排遣的。他也想在佛禅中找到自己感情的皈依,可是他的诗还是出卖了他,尘愿未了,如何参禅?

  翻看中国的文人史,也许你会觉得柳公活得没有陶渊明、苏轼那样坦然超脱。但是看柳公的经历,他这种抑郁是有理由的,同时被贬,柳宗元所忍受的身心折磨是非常人能比的,苏轼虽然几度被贬,但是从当时的境况来看当时的统治者对他并没有过于严厉的苛责,周围的人对他的态度也是尊敬的。陶渊明本性使然,乐于田园生活,可见他还有选择的自由,这一切在柳宗元这里是不同的,他没有自由,甚至连奔丧都不允许,“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这应该就是他内心的写照。刘禹锡之母过世,还可以蒙恩准离,可柳宗元没有得到这项恩赦,望母离去,他也只能止步悲伤,这贬所更像囚禁之地,好的山水也成了牢笼,更何况穷山恶水。长期的激愤郁结心中,无法排解,而后凝结,像极了这首诗的画面,停滞,压抑。

  四、片刻也忘情:空明幻灭之美

  如果把这首诗仅仅看成是柳宗元人生际遇的外在体现,我觉得还不够,多才如柳宗元,“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隽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人经史百子,掉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柳子原墓志铭》)。如此出众的人物,对于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应该不无思考,虽总是愁绪难解,但也少不了对人生的顿悟,如果说《小石潭记》可以看做他偶尔轻松而得,那《江雪》也应该算是他片刻顿悟之作了。诗中所用“绝”“灭”“孤”“独”等字眼,使人有一种幻灭之感,配上那晶莹雪,更让人感到一种空明澄澈的美。鬓白身衰,独钓江中,才得片刻忘情。恰似《红楼梦》中那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倒含一丝禅机了,半世岁月,此刻成空。茫茫天宇,皑皑大地,这渔翁称得上遗世独立了。

  综上所述,《江雪》包含着不同层次的意境美,柳宗元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融合自己的人生感受为我们呈现了这首史诗般的短歌,纯净开阔。万籁俱寂的天地中,我们俯瞰到的是一个饱经忧患,却依旧孤直洁净的灵魂,这人可比屈子,这诗可与《离骚》对读,我们是何等幸运,能够吟诵这颗由先人于痛苦中凝聚的珍珠。这首诗作为柳宗元的压卷之诗,当之不愧。


相关阅读
1 柳宗元《溪居》诗词鉴赏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韵译】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 【查看全文】

2 文学宗师柳宗元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石榴花绽放的时节,五一长假来临了。走出喧闹的城市,我来到五老峰下,来到永济市, 【查看全文】

3 柳宗元作品《黔之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案例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这是一篇古代寓言,文字简练 【查看全文】

4 江雪赏析 柳宗元

柳宗元的著名诗作非常的多,而他所写的这首五言绝句从古至今都备受人们的推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山水画家也都就此取材造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到底是 【查看全文】

5 柳宗元渔翁原文及赏析

柳宗元的《渔翁》,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 【原文】 《 【查看全文】

6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思想和艺术

导语: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乃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山水游记,是柳宗元精神世界和自然山水的完美融合,抒发了政治理想,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