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剩男柳宗元

发布时间:2017-06-15 00:00

  柳宗元出身于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年轻时,柳宗元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姻,24岁时娶妻杨氏,27岁时杨氏亡故,未有儿息。此后,他的人生就被剪辑成了两段:想做剩男的时代和想不做剩男而不得的时代。

  公元805年,柳宗元33岁,已晋身为熟男的柳宗元,成了一个地道的唐朝剩男。他为什么剩下,原因有二:能找的时候不想找,想找的时候不能找了。

  他是“当时流辈咸推之”的全国知名才子,又赶上了好机遇,“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那段日子,他觉得人生真是给力,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他不喜欢御史中丞武元衡,很快就能让姓武的从眼前消失,去当右庶子。这种感觉超乎想象,相不相亲,有什么要紧?于是,他主动剩了。

  可是,“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这年,他33岁。

  对柳宗元来说,33岁是个不可捉摸的年纪,是他人生的拐点:既是天堂,也是地狱。人生总有一些这样的时候,就是一步之遥,

  只不过跨出这一步之后,有人从地狱迈进天堂,有人则从天堂跌进地狱。

  让他伤不起的是,负责贬他的人也太随意了,说好的贬为邵州刺史,好歹也是一州大员,没承想,还走在路上,又改为永州司马了,那可是个鬼地方,属于变相流放,还是“双规”对象。

  37岁那年,身在永州的柳宗元还单着,只是成功转型,进入了想不做剩男而不得的时代。

  湖南永州很苦,很热,很荒凉,很寂寞。他实在熬不住,就给朝中的两个“朋友”萧翰林和京兆尹许孟容写信,希望能拉兄弟一把。信中,他表示,最让他痛苦的是,他还是个37岁的老剩男,“茕茕孤立,未有子息”,因为“荒陬中少士人女子,无与为婚,世亦不肯与罪人亲昵”。每到上坟的时候,“顾眄无后继者”,就觉得“摧心伤骨,若受锋刃”。尤其到清明扫墓时,“则北向长号,以首顿地。想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庸丐,皆得上父母丘墓;马医、夏畦之鬼,无不受子孙追养者”。他说,身为剩男,他都快精神崩溃了,“当食不知辛咸节适,洗沐盥漱,动逾岁时,一搔皮肤,尘垢满爪”。虽然说得有点儿恶心,但有可能博得同情。

  在两封信的最后,他都表了决心。他求萧翰林说,在“贼平庆赏之际”,皇上心情好一些,麻烦您给美言几句,若能“一释废锢,移数县之地”,我就“买土一廛为耕氓,朝夕歌谣,使成文章”,如果还看得起我,把我的文章“献之法宫,增圣唐大雅之什,虽不得位,亦不虚为太平人矣”。

  在给许孟容的信里,他就更谦卑了,说他连文章都快写不了了,“读古人一传,数纸后,则再三伸卷,复观姓氏,旋又废失”。都要老年痴呆了,领导就放心吧,只求把我贬得“姑遂少北,益轻瘴疠,就婚娶,求胄嗣,有可付托,即冥然长辞,如得甘寝,无复恨矣”。

  但是,低入尘埃的剩男柳宗元,没有等来好消息,甚至没有等到回信,“众畏其才高,惩刈复进,故无用力者”。

  公元815年,政府做了一次大的人事调整,安排43岁的柳宗元去了更偏远的广西做柳州刺史,算是给当年被贬的人松了一下绑,但还捆着。柳宗元什么时候摆脱了剩男,结束了单身,史无明载,但他47岁死在柳州时,大儿子周六只有4岁,二儿子周七是遗腹子。可以想象,他是做了柳州刺史以后,才匆匆结了婚,又匆匆生了孩子,然后匆匆死去。

  拓展:柳宗元的简介

  [早年]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20年。虽然已有20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唐王朝的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中唐以后的各种社会弊端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等等正在形成。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卢氏信佛,聪明贤淑,很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正是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卢氏勤俭持家,训育子女,在早年避乱到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亲族。后来柳宗元得罪贬官,母亲以垂暮之年,跟随儿子到南荒,没有丝毫怨言。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她身上体现了很多中国古代妇女的美德。母亲的良好品格,从小熏陶了柳宗元。

  贞元元年(785),柳镇到江西做官。在这以后一段时间,柳宗元随父亲宦游,到过南至长沙、北至九江的广大地区。这段经历使柳宗元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从这以后,他已经开始参与社交,结纳友朋,并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少年受到人们的重视[注:刘禹锡《河东先生集序》“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见《柳宗元集》附录]。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闻见和感受。他九岁那年,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爆发了继安史之乱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割据战争——建中之乱。诱发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成德镇李宝臣病死,其子李惟岳谋继袭,得到河北其它两镇和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的支持,企图确立藩镇世袭传子制度。新继位的唐德宗不同意,四镇就联合起兵反抗朝廷。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但由于夏口是一个军事要冲,这时又成为李希烈叛军与官军激烈争夺的目标。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除了母亲外,父亲柳镇的品格、学识和文章对柳宗元更有直接的影响。柳镇深明经术,“得《诗》之群,《书》之政,《易》之直、方、大,《春秋》之惩劝,以植于内而文于外,垂声当时。”可知他信奉的是传统的儒学,但他并不是一个迂腐刻板、不达世务的儒生。他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他还能诗善文,曾与当时有名的诗人李益唱和,李益对他很推崇。父亲和母亲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这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出仕]

  贞元九年(793年)春,20岁的柳宗元考中进士,同时中进士的还有他的好友刘禹锡。贞元十二年(796年)柳宗元任秘书省校书郎,算是步入官场,这一年,与杨凭之女在长安结婚,两年后,中博学宏词科,调为集贤殿书院正字,得以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同时也开始接触朝臣官僚,了解官场情况,并关心、参与政治。到集贤殿书院的第一年,他便写了《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碑》,颂扬了在朝政大事上勇于坚持己见的谏议大夫阳城,第二年写了《辩侵伐论》,表明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强烈愿望。

  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调为蓝田尉,两年后又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年31岁,与韩愈同官,官阶虽低,但职权并不下于御史,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王叔文、王伾的永贞革新,虽只有半年时间便宣告失败,但却是一次震动全国的进步运动,所实行的措施,打击了当时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利国利民,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柳宗元与好友刘禹锡是这场革新的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刘柳”。年轻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他的革新精神与斗争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在永州]

  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随即被贬。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马。这次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有七人,所以史称这一事件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永州地区地处湖南和广东广西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亲、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封建论》、《非〈国语〉》、《天对》、《六逆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衣冠墓]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逝。后一年,灵柩运回京兆万年县栖凤原(今陕西西安)。《柳州县志》记载:“宗元原厝于古州治,其榇虽扶归,而封土尚存。”这封土就是现在的柳宗元衣冠墓。原毛石砌墓是清代重建的,墓碑题“唐刺史文惠侯柳公宗元之墓”,有对联“文能寿世,惠以养民”。文革时墓被毁平。1974年修复,郭沫若题碑:“唐代柳宗元衣冠墓”。(如右图所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侯祠内)柳宗元生平事迹,参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载五百家注柳集卷首,别有《粤雅堂丛书》本)。今人著作,施子瑜《柳宗元年谱》(载《武汉大学学报》1957年第一期,有湖北人民出版社本),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柳宗元年谱初稿》(载《山西师院》1974年第3期),可供参考。关于柳宗元的研究论著,章士钊《柳文指要》,取材详博,为论柳著作的巨帙,但其中多扬柳抑韩之论。


相关阅读
1 柳宗元牛赋

柳宗元《牛赋》的是一篇怎样的托物言志的小赋呢?《牛赋》是,描写出牛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形象,作者柳宗元借助牛的形象,表达自己内心对于腐败官僚的讽刺。 《牛赋》是柳宗 【查看全文】

2 关于柳宗元作文600

关于柳宗元作文有哪些呢?我们都有着怎样的话向柳宗元诉说呢?这位著名的诗人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关于柳宗元作文600篇一: 尊敬的柳老前辈: 您好! 作为唐朝名臣,您报效皇上 【查看全文】

3 柳宗元的《三戒》原文翻译

柳宗元的《三戒》是其寓言的代表作,分别为《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 【查看全文】

4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的注释

登柳州城楼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体裁:七言律诗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 【查看全文】

5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译赏析

唐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2],居是州[3],恒惴栗[4]。其隙也 [5],则施施而行[6],漫漫而游[7]。日与其徒上高山[8],入深林,穷回溪[9],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10],倾壶而醉。 【查看全文】

6 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全诗鉴赏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五言律诗。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全诗鉴赏,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原文】 秋晓行南谷1经荒村 杪秋2霜露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