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因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就是:“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转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便成千古名句。
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象一般小儿女那样。
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相关阅读
1 三年级课文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 【查看全文】
2 王勃山中翻译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译文】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 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 【查看全文】
3 关于王勃之死导语:王勃作为古代一位极富才华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实在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损失。 王勃之死 王勃因杀死官奴曹达,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畴,王福畴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 【查看全文】
4 王勃的写家乡春光的诗王勃的写家乡春光的诗是《羁春》,《羁春》描写的是春天里的景象,从而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王勃的写家乡春光的诗《羁春》,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羁 【查看全文】
5 王勃《普安建阴题壁》原文及注释作品介绍 《普安建阴题壁》的作者是王勃,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6卷。 原文 江汉深无极,梁岷不可攀。 山川云雾里,游子几时还。 注释 ①普安:唐县名,在今四川剑阁县。 ②梁岷 【查看全文】
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鉴赏】 首联属 工对 中的 地名对 ,极壮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