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四个段落:第一段叙事,是个引子;第二段基本上是写景;第三段基本上是抒情;第四段叙事,照应开头。文章的中心事件是滕王阁宴会,作者用略写的方法,分散在各个段落之中,但文章的重心不是饯宴,而是以写景为铺垫的抒情。全文由地理人文的叙述到良辰美景的描绘,再由美景转到抒情,紧密联系,转换自然。展开来看,作者从叙写洪州的形胜入手,极尽铺陈谊染之能事,把宴会盛况,膝王阁内外上下的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然而王勃并非为游山玩水而来,他只是路过此地,被这里的山光水色所吸引,因而很容易触景生情,从宴游盛会的聚散联想到人生的穷通离合,禁不住“兴尽悲来”,自会有一番感概要抒发的。也就是说,在良辰美景、贤主熹宾都齐备的情况下,作者举目远眺,尽情嬉游,可是天高地远,宇宙无垠,他忽然觉得人生短促,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有定数,感概油然而生。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第二段写景时,巧妙地把叙事穿播在其中,如“俨掺骄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第一段的关键句是“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它既是对前文的承接和归结,又自然转入对“宾主尽东南之美”的称赞,由远而近,顺畅自然。
第二段的关键句是“披绣阔,俯雕亮”,作者在它出现之后,即一反前面对高阁的仰视,转而由近到远,自上而下地俯视周围的万千气象。收得扰,撤得开。
第三段的关键句分散在两处。作者先用“天高地迥”、“兴尽悲来”,把叙事、写景转向抒情,议论。其中“觉得宇宙之无穷”是观看天上地下美景后发出的赞叹,是承接上文;而“识盈虚之有数”则是乐极生悲后对个人不幸命运的感慨,是开启下文。但是,当此段又一关键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一出,文章便转入表达自己虽遭挫折而仍思进取的可贵志向,从而使感情表达得十分委婉,真切动人。
相关阅读
1 王勃人物简介
王勃的一生是短暂的,只活了27岁,但同时又是富于变化的、丰富的一生。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 【查看全文】
2 王勃生平事迹王勃的生平是怎样的呢?在他短暂多变的一生中,发生什么事情了呢? 生平简介 王勃,字子安,被称为诗杰。王勃出身望族,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 【查看全文】
3 王勃《咏风》诗歌鉴赏《咏风》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这不仅是王勃咏物诗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咏风诗中的佳作。此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以风喻人,借风咏怀,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抒写了 【查看全文】
4 王勃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t)。雄州雾列 【查看全文】
5 王勃名言名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 君子安贫,达人知 【查看全文】
6 王勃的父亲叫什么在盛唐众多的诗坛圣手中,而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是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人物。那么,关于这位诗人王勃的父亲是谁呢? 唐代诗人王勃出生于绛州龙门的一个小康之家,父亲王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