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诗文集原有30卷,现仅存《王子安集》16卷,存诗80多首,文章90多篇。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滕王阁序》。关于〈滕王阁序〉的由来,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动的记载。原来阎公本意是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愤然离席,至配室更衣,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王勃还写有许多学术著作,见于著录的有《周易发挥》 5卷、《次论语》 5卷(一作10卷)、《千岁历》、《颜氏〈汉书〉指瑕》、《平台钞略》(一作《平台秘略》) 10篇、《合论》10篇、《黄帝八十一难经注》、《元经传》、《舟中纂序》 5卷、《医书纂要》1卷等。这些著作除个别篇章如《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平台秘略论赞》被收入《文苑英华》,余皆亡佚。
一、书香门第背景深厚
王勃,字子安,汉族,出生在唐代(约公元650年),古绛州龙门人(今山西省),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家族历来秉承自然之造化、钟天地之灵秀,家门三代,文人学士云集。王勃之祖父王通,号文中子,专攻儒家学问、才学横溢,为唐贞观(唐太宗年间)数任宰相老师。王勃叔祖父,也就是王通的弟弟,王度,撰写《古镜记》,其写作手法和创作技巧开唐代传奇之先河;王绩,得陶渊明真传,擅长田园诗。
二、天才年少才华横溢
王勃家中有三兄弟,人人文采斐然、拔萃出众,王勃虽然排行最小,但是名气却是最大,有传说其六岁即可撰写流利的文章。传说,王勃小时候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仙人拿墨泼了他一袖子,得仙人文学点拨。其事迹中,尤以王勃九岁时,看当时大儒颜师古写的《汉书注》,《汉书注》当时被天下读书人奉为典范、标杆和圭臬,而王勃却能找出一堆错误来,甚至特别撰写了十卷《汉书指暇》,用以更正颜师古的错误,这样的举措在当时是轰动一时的呀!公元666年,王勃通过李常伯上《宸游东岳颂》一篇,接着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之后,才思泉涌,笔端生花,撰《乾元殿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唐高宗见此颂词,歌功颂德,词美义壮,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为之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推为首位。
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王勃不止是自幼才华横溢,而且在行文下笔做文章的方式上面也十分神奇而个性十足。王勃在每次写文字之前,都让书童或者他人磨好墨汁、备好纸张。然后被子蒙头,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待到睡及刚好时的状态,提起笔来,挥毫洒墨、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纵横捭阖,如有神助般。而且自在学堂学习开始,王勃写文章就不急不忙,待到别人写得将要完成时,他再提笔,但却总能弯道超车般的比其他同学先行写完,这也是我们的王勃“下笔如有神”最好的佐证了吧。
相关阅读
1 后人评价王勃的诗句
导语:王勃的一生太过短暂了,他满腹才华,却未能够为后人留下更多的诗句,实在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后人对王勃的诗句评价,欢迎阅读! 后人对王勃的诗句评 【查看全文】
2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翻译及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 【查看全文】
3 王勃《滕王阁诗》创作背景《滕王阁诗》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查看全文】
4 少年王勃课件少年王勃课件要怎么写呢?大家要注意些什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藤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 【查看全文】
5 王勃《春日还郊》翻译及鉴赏春日还郊 王勃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 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 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 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译文 最近我心情闲散,寂寞不语,于是就携带着手杖去观 【查看全文】
6 少年王勃的课文内容《少年王勃》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下面是关于少年王勃的课文内容的内容,欢迎阅读! 《少年王勃》 豫章故郡,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