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解风语 简淡显澄明

发布时间:2015-10-19 00:00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王勃命蹇时乖,现存多沉郁之作,难得见一首如此空灵隽爽的诗,诗人临空远眺,风肃肃而生,山峦得以清秀的真面目示人,沟壑纵深,绿荫密布,溪涧潺潺,群林掩映的屋舍为秀美的山川平添了勃勃生机。诗人描写的是清风涤荡后的山水风景,彼时,清澈的凉意直抵心田,诗人应是清宁淡然,悠然旷逸的。“驱”、“寻”、“卷”、“出”这些动词的运用牵引读诗的人产生了无尽的遐想,素日云烟缭绕,薄纱笼罩,峰林若隐若现,静止的楹户与浮动的烟雾相映成趣,山谷幽深,宛如仙境,自有一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韵致。诗人构思婉曲,由实及虚,画意甚浓,眼前心底全是景。后四句着意刻画风的情态,风固然来无影去无踪,但是风动静之间全是情,待到夕阳西斜,闲山静水,屏气凝神,松涛阵阵,静默间风中有歌。

  整首诗采用拟人化的艺术方法,营造了迥异的意境之美。“起风了!”诗的首句简洁轻盈,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奇诡,娓娓道来,将人缓缓带入一处胜景。一个“清”字概括眼前的美景,怎样的“清”呢?颔联通过细节描写呈现出一幅清幽明丽的风景画;一个“情”字描摹风的情态,怎样的“情”呢?尾联赋予风人的情感进一步刻画风的“道是无心却有情”。“为君”与“加我”相呼应,把自然物象无意识的性状转化为有意识的行动,这一切都有赖于诗人沉湎山色,物我合一。“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古诗多以声响衬托山之幽静,王勃独辟蹊径,以山水之静,引人细细品味风之有情,情与景交融,妙哉!

  几乎所有的鉴赏文章都赞此诗托物言志,以风喻人,借风咏怀,赞美风普济苍生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寄托诗人的青云之志。我不附和这样牵强的读诗法,纵观王勃二十七载短暂的人生,少年老成,我不怀疑他胸有凌云志,然而玉树临风的这一刻,我宁愿他抛开一切功名利禄,纵情在山水之间,做一个古澹恬逸的才俊,像李太白一样人生得意须尽欢,岂不快哉!


相关阅读
1 王勃的送别诗

王勃除了在赋和序上成就颇高,在诗词上的造诣也是不凡的,尤其是王勃的送别诗。 《重别薛华》 王勃 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 【查看全文】

2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少年王勃》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唐朝有一位著名的诗人王勃吗?说说你学过的王勃的诗。 我国江西省南昌有一座著名的楼,叫“滕王阁”。唐朝时,有一年的重阳节,一位阎姓都 【查看全文】

3 王勃《滕王阁序》写作特色及技巧

【《滕王阁序》写作技巧】 本文在构思上也有独到之处,文思缜密,层层扣题。各段衔接科学,思路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全文充分发挥了骈文的特点,融 【查看全文】

4 小学语文课文《少年王勃》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 【查看全文】

5 王勃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 唐代诗人 。 出身于豪门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号文中子;叔祖王绩是著名诗人;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 【查看全文】

6 少年王勃的课文内容

《少年王勃》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下面是关于少年王勃的课文内容的内容,欢迎阅读! 《少年王勃》 豫章故郡,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