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别薛华》阅读答案附赏析

发布时间:2016-07-06 00:00

  王勃的《送薛华》此诗匠心独运,借写送别友人来抒写人生遭遇,既抒发对友人的深情,又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王勃《别薛华》阅读答案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王勃《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试题】

  1. 首联的“穷”字点明了什么样的送别环境?句中的两个叠词“送送”、“ 遑遑”是什么意思?(5分)

  2. 这首诗和一般写景抒情的送别诗有何不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 “穷”字表明路途遥远而艰难,四周荒寂,人烟稀少。“送送”的意思是送了一程又一程,诗人与友人依依难舍;“遑遑”的意思是分别后诗人想到友人踽踽而去,沿途问路,惶惶不安,令人无比牵挂。

  2. 这首诗没有通过写景来抒情,而是在叙事和想象中抒发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薛华的依依深情,并且巧妙运用双关手法,反复咏叹漫漫长路的艰险和悲凉,实则表现自己遭遇之不幸,仕途之坎坷。

  【赏析】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王勃的《送薛华》印证了随园主人的这段话。此诗匠心独运,借写送别友人来抒写人生遭遇,既抒发对友人的深情,又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一方面极力抒写对友人同情与劝慰,另一方面也用以自慰自勉。一语双关的手法几乎贯穿全诗,“多穷路”、“遑遑”、“独”、“悲凉千里道”、“漂泊”等语句,既是艰险路途的真实写照,又是诗人命运多舛、仕途坎坷的象征,真可谓丝丝入扣,字字切题。

  写作此诗,王勃年仅二十出头。这位少年即负盛名、抱负远大的诗人,在政治上却屡遭挫折,怀才不遇。面对坎坷的人生际遇,王勃内心之苦痛,忧患之深重,是可想而知的。所以,面对即将分别的挚友薛华,王勃悲从中来,以幽怨孤愤的肺腑之痛相倾:“天地不仁,造化无力”,使自己愿望破灭,前路迷惘,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以至陷入穷途之境。所以,品读此诗,决不能只停留在送别之路的漫长而艰险上,而要透过字面感悟诗人在短短的人生之路上所遭遇的不幸。一旦进入这一层面,思维随即升华,顿悟《别薛华》含意之隽永,内涵之深刻,意境之新颖,不仅可以感受到无尽的离愁别恨,而且还可以体察到作者悲凉的心境以及对世事无常产生的虚妄感——“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一方面是对朋友表达的拳拳真情,无论在人生路上我们怎样辛苦地奔波,彼此之间都会在梦中相聚;另一方面则抒发了对朋友和自己的前程怀着无限忧虑的怅惘之情,暗喻命运如同梦境一般飘渺难测,彼此都如在梦中由不得自己。

  同是写送别,这首诗的色彩、风格、情感基调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大相径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是何等豪迈的气概。而在《别薛华》中,那种冲天的豪气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痛彻肺腑的哀伤。一位曾经少年得志的英才在政治上如此坎坷,其人生际遇令人痛惜。


相关阅读
1 王勃《采莲曲》全诗赏析

采莲曲 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 【查看全文】

2 分析王勃的文学革新观念

王勃的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对于唐代文学的变革,人们普遍把第一份功劳记在陈子昂的名下,而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 【查看全文】

3 表达王勃有才华的词

导语:唐代诗人王勃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他所写的诗歌被世人所称赞着。而表达王勃有才华的词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表达王勃有才华的词,欢迎阅读! 表达王勃有才华的词 【查看全文】

4 王勃有哪些送别的诗句

导语:王勃的送别的诗句道出多少离别的伤感,而送别诗在我国的诗坛上占据一席之位,也非常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勃的送别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 【查看全文】

5 王勃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他们对中国的文学作出卓越的贡献。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初唐四杰中的王勃,欢迎阅读! 王勃(649~676年),汉族 【查看全文】

6 少年王勃

十四岁时,王勃以神童而被举荐,在考核中名列前茅。 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