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滕王阁序》以其辞采华美、诗情画意、生动感人而传诵千古。”其中“兴尽悲来”便是全文情感的主脉。纵观全文,作者先“兴”后“悲”,脉络清晰。
“兴”有四喜
一喜“躬逢胜饯”。王勃去交趾探望父亲,路过洪州,小小年纪,能遇到如此盛会,这是难得的机缘,千载难逢,应是意外之喜吧。
二喜“高朋满座”。这些人中,点出名字的都督阎公、刺史宇文氏、词综孟学士、勇武的王将军,没有名字的也应是当时当地的名流。有人说:“读一本好书,便是与高尚的人谈话。”是否也可以这样说,跟“胜友”“高朋”谈话,就是在读一本好书。能结交当时当地有名望的人,与他们在一起谈笑,无形中也提高了自己,焉能不喜?
三喜景致美好。三秋时节,秋水澄澈,层峦叠嶂。水中,有鹤有凫,有舸有舰,青雀黄龙甚是好看;山上,有“桂殿兰宫”,有“绣闼” “雕甍”,“飞阁流丹”很是夺目。傍晚,雾气弥漫,山峦呈现出紫色的光晕,“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满目好山佳水,美景秀色,感觉世间如此美好,心花自会怒放。
四喜佳乐盈耳。“爽籁发而轻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音乐,是最能撩动人情感的东西,耳听美妙的音乐,人会和着节拍唱起来,舞起来;心也会乐起来,飘起来。
“四美具,二难并”啊,此情此景,怎不令人畅怀?可当作者登高远望,感叹顿生,情感急转直下,连连悲叹。
“悲”有三叹
一叹“关山难越”。离开长安,越走越远,与帝王隔着千山万水,所见也多是“他乡之客”,想未来又遥遥无期,回故都不知何年何月,怎不令人肝肠寸断?
二叹“命途多舛”。有志报国,愿学终军,仰慕宗悫,可有谁会任用呢?恐怕要像冯唐李广那样,到死抱负不得施展;似贾谊梁鸿那样,长期被贬;如孟尝阮籍那样“空余报国之志”啊。人生苦短,志不得展,怎不让人深嗟叹!
三叹“盛筵难再”。那兰亭的陈述呢?那金谷园的废墟又在哪里呢?这滕王阁集会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宇宙无穷”,人生苦短。
歌以言志,文以传情。尽管王勃“兴尽悲来”,由喜入叹,但并非一味低沉,他仍有昂扬的斗志和冲天的激情,他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千古不衰。
相关阅读
1 王勃 滕王阁序朗诵
本文《》因饯别而作,诗人王勃一连串的感叹,表达了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人生。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 【查看全文】
2 我看王勃500字王勃的确自负,可自古天才有哪个不自负?在大家眼中,王勃是非常有才华的人,而他的作品更是让人感叹。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我看王勃500字,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我看王勃500字篇一 【查看全文】
3 少年王勃的语文原文有一年,少年王勃到远方去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滕王阁刚刚整修一新。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 【查看全文】
4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解】: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 【查看全文】
5 唐朝时期的王勃导语:在中国的历史上,唐朝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年代,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文学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唐朝时期的诗人王勃,欢迎阅读! 唐朝时期的诗人王勃 在中国 【查看全文】
6 看王勃之死写观后感导语:当诗人王勃的事迹被搬入大屏幕的时候,我们非常的期待。而《王勃之死》的上演,让我们热泪盈眶。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欢迎阅读! 看王勃之死写观后感篇一: 我不吝给予此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