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以下是文学网小编整理的王勃铜雀妓(其二)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铜雀妓(其二)
王勃
妾本深宫妓,
层城闭九重。
君王欢爱尽,
歌舞为谁容。
锦衾不复襞,
罗衣谁再缝。
高台西北望,
流涕向青松。
王勃诗鉴赏
《铜雀妓》是乐府诗题名,也叫《铜雀台》。铜雀原名榭台,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安十五年曹操建造,台上有铜铸大雀。《铜雀妓》诗,多是凭吊怀古或咏史之作。据《邺都故事》记载,曹操命其子将其葬在邺之西岗;妾妓都住在铜雀台上,早晚设酒食祭奠,每月初一、十五在灵帐前奏乐祭礼;诸子也经常登台瞻望西陵墓田。
王勃的《铜雀妓二首》是“裁乐府以入律”的。
这两首五言律诗都描写歌妓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
在其中,诗人对终身被幽禁于深宫的歌妓的不幸生活流露出深深的同情和不平。
“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是以歌妓的口吻感叹自己的不幸身世,使沉郁悲凉的气氛一开始就笼罩了全篇。据史书记载,铜雀台很高,上有宫房一百二十间,歌妓们被关闭在重重宫门之中。这里的“闭”字表现出了深宫里歌妓没有自由的痛苦。颔联“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进一步描写歌妓内心的孤寂。
她们本来是用自己的姿色、技艺娱乐君王,博取君王的欢心的。现在就连也已经结束了。曹操死了,还为谁歌舞,为谁修饰容貌呢!然而她们仍然得按照曹操的遗命, “每月十五,辄向帐前作妓乐”,为曹操的“魂灵”歌舞。这不是更可悲吗?君王就连死后都操纵着她们的命运,她们唯有终老宫中,永不得见天日,其中悲苦可想而知。颈联“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是写歌妓没有任何希冀,在死寂绝望的心情中,心灰意懒,华贵的铺盖没人再折叠,绫罗的衣裙也不想再缝制,“谁再缝”的“谁”字用得好,以疑问代词代替否定词与上句的“不”字相对,含意双关而有力。“谁”实为“人人”,说明有这样命运的人很多失去自由,没有欢乐没有理想,虽生犹死。尾联“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承上联之意而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恨绵绵,歌妓在那高入云霄的铜雀台上放眼远眺,只看到西陵苍松翠柏,不觉凄然泪下。
诗人写《铜雀妓》诗,是为了以古喻今,针对当时幽深的宫廷生活有感而发的,通过生动的形象抒发对历史事实的评价,借曹事以讽唐,“用意隐然,最为得体。”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凭吊怀古诗,对于史事不着力显微阐幽,而能别寓兴意;不采取直抒胸臆或议论,而以歌妓的口吻自叹自哀,真情实感,分外动人。
相关阅读
1 王勃的《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知难而行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就文章而言,《滕王阁序》文采斐然,是奇文妙文;但是就教学来说,《滕王阁序》是古代散文,又是一篇难文硬文。因为它的难、硬,以往上课时,基 【查看全文】
2 王勃和谁和称初唐四杰导语:王勃和谁被称为初唐四杰呢?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集团。并且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也对中国的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查看全文】
3 王勃的山中拼音版《》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表达了诗人王勃心中对故乡的深深思念的情感。 山(shān) 中(zhōng) 王(wng) 勃(b) 长(chng) 江(jiāng) 悲(bēi) 已(yǐ) 滞(zh),万(wn)里(lǐ) 念(nin) 将(jiāng)归(guī). 【查看全文】
4 别薛华 王勃别薛华 唐代/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释】 薛华:即薛曜,字曜华,父薛元超,祖父薛 【查看全文】
5 咏风 翻译 王勃王勃的咏风主要写的是什么景色呢?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咏风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查看全文】
6 王勃之死电影观后感初唐四杰是指高宗武后时期出现在文坛上以文章名天下的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其中,诗人王勃为初唐四杰之冠,而他的创作为后世留下很多的不朽的诗篇。下面是小编分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