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赏析 王勃

发布时间:2016-09-29 00:00

  送别诗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诗人王勃所作,体现出自己高远的志向全诗如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

  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颔(hà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这首诗四联均紧扣“离别”起承转合,诗中的离情别意及友情,既得到了展现,又具有深刻的哲理、开阔的意境、高昂的格调,不愧为古代送别诗中的上品。


相关阅读
1 王勃说过的名言警句

王勃说过的名言警句有哪些呢?王勃说过的名言警句对人们有着什么启迪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勃说过的名言警句,欢迎大家阅读。 1、上已年光促,中川兴绪遥。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 【查看全文】

2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解】: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 【查看全文】

3 王勃——命途多舛的天才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 【查看全文】

4 王勃咏风阅读答案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阅读题目: (1)此诗是怎样写风的活动?(3分) (2)从此诗的整体 【查看全文】

5 《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

《少年王勃》讲的是什么呢?关于《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要如何写呢?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少、都等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查看全文】

6 王勃的写家乡春光的诗

王勃的写家乡春光的诗是《羁春》,《羁春》描写的是春天里的景象,从而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王勃的写家乡春光的诗《羁春》,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