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 滕王阁序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6-09-27 00:00

  王勃所创作的《滕王阁序》家喻户晓,而除了赏析这篇文章之外,我们也非常的关注关于《滕王阁序》的故事。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往交趾探望父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伯屿九月九日(重阳节)在滕王阁安排的宴会。因为年少,居末座。都督阎伯屿虽然知道王勃的名声,但还是不太相信王勃的才华。阎伯屿想在宴会上让自己的子婿孟学士写一篇滕王阁的文章。孟学士也已在前一天连夜打好了腹稿。酒过三巡,拿出纸笔让宾客们写。大家都明白主人的意思,纷纷表示自己写不了,还是请孟学士写。纸笔送到王勃面前,他却毫不辞让,拿笔就写。阎伯屿大怒,拂衣而起,离开酒席,派人等着王勃下笔,要求写一联,报给他一联。第一报“南昌古郡,洪都新府”,阎伯屿说:“这亦老生常谈。”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伯屿听了,沉吟不语。报到第二十一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伯屿矍然而起,说:“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就回到酒席,等到王勃写完,热情地宴请,宾主尽兴,极欢而罢。

  《滕王阁序》是一篇睿思奇才、孤篇横绝的杰作。一千三百多年来引无数读者为之倾倒,此文的文学地位也很少被人超越,王勃写此文时还是一个二十六岁的青年,而且是在旅途中即兴而作的,但他将洪洲地区(今江西南昌)的天文、地理、历史掌故一一点出,如数家珍;将座上宾客的文才武略一一写出,让人如见其人;将腾王阁周围的壮丽景色一一绘出,使人如临其境;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一一吐出,让人为之叹息。由此可见作者积学之丰富,文思之敏捷,观察力之敏锐,抱负之远大。本文除韵律铿锵、对仗工稳、词语华丽、气势奔放、意境开阔外,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文中名句迭现、妙语如珠,至今使世人在文学音乐艺术上受到深远的影响和启迪。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腾王阁序》则作于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时年二十六岁(虚岁),上元三年(676年)卒。因一篇笔墨游戏的《檄英王鸡》而蜚声朝野。唐高宗认为此篇意于挑拨离间,钦命将他逐出长安。六年后,王勃私自藏匿罪奴曹达,被同僚告发。曹达猝死在王勃府内,"擅杀官奴",依唐律,犯死罪。王勃之父因受累及,被贬官至交趾(今越南北部)为令。

  王勃之所以有机缘于临豫章、登腾王阁醉酒作序,是为了去南海交趾奉养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欲作序刻碑以记后来,从而写下千古名篇《腾王阁序》。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于创作《滕王阁序》的第二年,在渡南海往交趾时不幸溺水身亡。


相关阅读
1 王勃《秋夜长》

《秋夜长》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 【查看全文】

2 王勃的诗作

导语:王勃的诗作有哪些呢?有着神童的称号的王勃由于溺死而过早的离开人世,而他的诗篇也广泛的流传着,深受人们的喜爱。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王勃的诗作,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查看全文】

3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与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 【查看全文】

4 王勃诗歌特点

导语:王勃的诗歌特点是怎样的呢?著名的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诗歌风格别具一格,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勃的诗歌特点,欢迎阅读! 对于王勃诗歌的风 【查看全文】

5 王勃《蜀中九日》译文及注释

《蜀中九日》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蜀中九日》译文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 【查看全文】

6 王勃春日还郊原文及翻译

此诗当作于王勃在虢州参军(672-674)任上,诗歌记叙了诗人春日一次外出郊游时的所见所感。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