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之花凋谢在诗人王勃二十六岁的时候,他用自己短暂的生命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佳作。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王勃一生的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关于王勃一生的作文
当生命之花凋谢在二十六岁的年少有为之时,这未尝不是一种遗憾与伤痛。流星般滑过文学的天空,却留下永恒的光芒,这又未尝不是一种生命的奇迹。
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读到了他的乐观与旷达;从“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中,读到了他的缠绵与深情。
而真正的他,是历史中那场盛大的宴会中的他。秀丽如画的风景,荡气回肠的歌声,怀才不遇的悲凉.勃进取的人生态度,震人心弦,启人心扉。生动细腻的山川景、人文景、宴会景与强烈真挚的宾主情、壮志情融一体,,让人不能不为之动容。
他用近乎唯美的文笔叙说着他的所见所想,述说着他的欢乐与苦闷,失落与追求。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渔舟唱晚„„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他用精美的语言、飞扬的文采、极具个性的文学才情,为我们营造的一片令人心驰神往的文学天空。
然而,在滕王阁永不褪色的壮丽图画中,我们却隐隐捕捉到他豪放超逸情致之外的些许无奈;我们读到了那份萦绕在他心头的个人宦途失意的低沉感慨。
可王勃毕竟是王勃,他不会沉陷于怀才不遇的泥潭不能自拔。他把人生的得失看作常态。“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们看到他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化悲凉为旷达的豪迈,他用坚韧不拔的意志、乐观开朗的
情怀和洁身自好的品质,拨动了生命的最强音,奏出了与命运抗争、不甘沉沦、积极进取的交响曲。
也许当我们的生活满目疮痍的时候,我们在他那里找得到精神的支持。
他用短暂的生命,用自己富有才情的歌唱,用他那独具魅力的人格,为我们留下一道永远亮丽的文学风景„„
王勃,他是永远的„„
出身于豪门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号文中子;叔祖王绩是著名诗人;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从祖王绩,王绩的诗风直接影响了王勃的诗作。而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诗文为人称道。王勃曾有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感叹。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为“王杨卢骆”,世称“初唐四杰”。他们四人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思革其弊,用光志业”,致力于改革六朝文风,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他与同时代的人的努力,“长风一振,众荫自偃,积年绮碎,一朝清廓”,以独具特色的文风,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 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旧唐书》载:“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株树也。”杨炯《王勃集序》上也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曰:“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刘祥道赞其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元年(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第二篇:关于王勃一生的作文
1300年前,一个年轻人准备南下去看望自己的父亲。累了,他停留在一个叫做滕王阁的地方小憩,诚惶诚恐地参加了一个并非为他准备的盛会。
1300年后,一篇文章流传,矜持的主人、高贵的来宾,那一场宴会、那一座高阁,诚惶诚恐地成了你的背景和铺垫。
这就是你,王勃。滕王阁的那次小憩,对你来说或许只是漫漫人生路的一个瞬间,但留给后人的却是一份难以磨灭的永恒,一段难以超越的距离。虽然如今这一切只存在记忆里,却总让后人在想起你的时候心绪万千。一位绝世才子,为自己的时代,也为他人的时代,留下了无限的想象。
当你踏着阁楼的梯台,一步又一步沉重地踏在滕王阁的欢声笑语中时,阁外却早已过尽千帆。尽管舸舰弥津,但哪一只才是你真正的期待,哪一只才能负得起你这份乘风破浪的情怀?在这幢高耸的建筑中,偶然的一个窗口,给了你一份感慨,也给了你一份感伤。是的,你也知道高处不胜寒、人生风波恶,但赣江上烟波凝翠,迷雾茫茫,又怎能遮住你深邃的目光!你听得千声,闻渔舟唱晚,雁阵惊寒;你视极万里,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有人说,怀才不遇便自抒自慰是失意诗人的通病,你终究也无法逃出这个历史的怪圈。但我想,倘若真的如其所说,你只是因为孤寂无奈而大发牢骚,那你便不再是你。“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年轻的你对人生的感悟却如此老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你对离别的诠释,让无数“儿女共沾巾”的后人汗颜。事实证明,你王勃不凡! 然而,不凡并不等于完美。或许在别人看来,你的少年老成已令你高不可攀,但于如此花样年华中,悲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又何尝不是怠慢了自己青春?人们常轻蔑于“年少轻狂”的无知和懵懂,但试想,没有轻狂莽撞的少年时代,不经历人生的坎坷跌宕,一辈子只在循规蹈矩或者满怀牢骚中浅浅而过,青春又怎能放出它夺目的光华!是的,青春就是一场张扬的盛典,它需要卧冰床,洒热泪,和你所处的时代一样,即使失意满怀,也要“飞扬跋扈”、“痛饮狂歌”!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感到自身的局限。”这是鲍鹏山用来形容庄子的话。而你呢?我是不是应该这样说: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爱上它的一切——包括你那不完美的所谓“局限”?
也许,你那流星般短暂的一生在世人眼中是不折不扣的悲剧,但是我想,有时候悲剧也是一种高贵的命运。如今的赣江上,夕阳依旧,想与你相诉,却已世殊事异,惟有在这一江春水之上,还依稀有着一丝守望的风„„
第三篇:关于王勃一生的作文
适逢七月,站在那有虽几分破旧但不乏当年雄伟的滕王阁里。浸湿了我衣袖的,不知是细雨还是我的泪滴。站在这儿,看着《滕王阁序》,仿佛看到王勃的身影,感慨太多太多……
在才子王勃提笔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写下这千古的名篇。黑暗的官场,满世的宦臣,影响已经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心上,人们为钱,为利而奔波,却惟独王勃这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能够在尘世中绽放出高洁之美。它不与世人同污,年少得志的他看透了官场,他并非怀才不遇,而是有遇无欲。这是误会,是上天的误会。他错把一代高雅圣洁的才子安排到了一个黑暗迂腐朝代,塑就了一代才子悲惨的一生。
还记得当初阎公为了让自己的女婿孟学士突显其文采,告诉在座的客人希望过一会儿下笔时都能谦逊一点。不料在大家都假意谦让时,王勃却主动提笔就作。阎公愤然离席,去卧室更衣,更完衣后,让人用笔墨伺候王勃。他自己就坐在王勃前面。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阎公闻之,默默不言,自认为王勃确实有些才能;最后当王勃颂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时,满座大惊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阎公服之,拍手叫好,极欢而罢宴。
王勃纵然有才,但他像莲一样高洁,当时的社会容不得高洁之人的存在。在这样的环境下,王勃少年的那种放荡不羁,早已经被磨灭了。而留下的仅仅是“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孤寂与无奈。并不是官场不要他,而是因为他明白即使他成为所谓的“礼贤下士”,也不过是官场用来获利的一枚棋子罢了。他曾经故意在滕王阁诗中空了一句,阎大人让他填上,他说一字千金。难道他真的在乎这凡世的俗钱吗?他那只不过是把心中对官场的不满发泄于官员罢了。况且,若是别人,敢这样做么?也就是像王勃这样的不屈服于权威的人才敢如此吧?但当他真正填出这空的一句时,阎公感叹道:“此乃当世佳句,一字万金,不为贵也。况千金乎?此人乃当世奇才也!”长叹一声,予以其金,拂袖而去。后人观之,乃“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遂无不感叹者也!
王勃骨子里有着一种淡泊与坚强,即使在自己最危及的时刻,他依然写出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他仅仅才二十多岁,但对尘世的认知绝不次于那些华发已生的人。二十七岁时,他溺水而死,但已无憾。因为他写出了千古佳作《滕王阁序》,他把他的感悟与冥思留给了后人,他用佳作诠释了不朽!
如今,我站在滕王阁里,仿佛又看到了王勃的身影,他正手执墨笔,龙飞凤舞的写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这时恰巧一只孤雁飞过天空,霞光洒到了滕王阁里,水天一色,与当初王勃收笔时的那道墨痕一样美丽。
相关阅读
1 王勃《滕王阁序》教学活动化设计
【案例的提出】 指导思想:《滕王阁序》文辞华美,气韵生动,句式整齐,具有骈体文赋的韵律和格调;同时又志趣高远,兼具文人雅士的情趣和抱负,以其文质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成 【查看全文】
2 滕王阁序赏析 王勃这篇文章《滕王阁序》写景以及抒情自然融合,并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是王勃的一篇经典之作。 写作特色 一、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 【查看全文】
3 王勃的经典名言1、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2、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岱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 3、野烟含夕渚,山月照秋林。 4、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搂下双双度。 5、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查看全文】
4 王勃《春游》古诗原文意思赏析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王勃《春 【查看全文】
5 王勃智赋腾王阁讲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初唐四杰的,而提起初唐四杰又首先想起四杰的领军人物王勃来。他的《腾王阁序》更是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后犹如身临江南水 【查看全文】
6 优秀的唐朝诗人王勃唐诗大全1、春园作王勃 投簪下山阁,携酒对河梁。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 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自然催一醉,非但阅年光。 2、怀仙王勃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牵花寻紫涧,步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