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和谁合称初唐四杰呢?初唐四杰的简介是怎样的呢?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
王勃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杨炯简介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卢照邻简介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骆宾王简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相关阅读
1 王勃《滕王阁序》的用典
王勃的《滕王阁序》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情怀。 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 【查看全文】
2 关于王勃的评价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他的诗文集原有30卷,而存诗80多首,文章90多篇。那么世人是怎样的评价王勃呢? 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集团。作为一个集团,他们反对六朝 【查看全文】
3 王勃《春庄》赏析《春庄》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一度任虢州 【查看全文】
4 王勃《滕王阁序》原文《滕王阁序》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查看全文】
5 王勃转原文以及参考答案解析王勃转的阅读答案 原文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③,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⑤, 【查看全文】
6 王勃《秋江送别二首》《秋江送别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秋江送别二首》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