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春深四月,我们前往江西南昌采风,一睹江南春色和那青山秀水,这对长期生活在北方的人来说,心情甭提多激动啊!
列车经过十五个小时的运行,到达江西境内,下午两时左右,我们在南昌下车入住。外面下着小雨,淅淅沥沥,可我的心早已飞向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南方唯一一座皇家建筑的滕王阁中了。在南昌文友刘德英老师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梦中向往的滕王阁。美丽雄奇的滕王阁历史悠久,它始建于唐永徽年间,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中国江南三大名楼。特别因有唐朝四杰之首的才子王勃作的《滕王阁序》,这个“千古一序”让它在三楼中最早名扬于天下,成为名符其实的三楼之首楼。
抵达滕王阁广场,游人如织。滕王阁历史上历经劫难28次,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第29次重建的保留古建特色的新楼,比原楼略高。新滕王阁为仿宋木结构样式,楼净高57.5米,从底层到顶共九层,采用宋代楼阁“明三暗七”格式。滕王阁依城临江,瑰伟绝特,步入阁中,仿佛置身于一座艺术殿堂。美不胜收的历代大家书法,各种珍稀古玩,我们流连在各层之间,迷醉于亭阁堂室。在第五层中厅正中,有一面屏壁上用黄铜板镶置的王勃《滕王阁序》长卷,特别吸引人们的眼球。它有10万平方米面积,甚是宏大。据记载是宋苏东坡手书,经过现代技术复印放大,并由全国征召的能工巧匠镌刻而成。
心中默默念着王勃作的《滕王阁序》,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能惊叹它的言辞绝妙,意境高雅,美轮美奂。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一幅盛大画卷:盛唐时期,皇亲贵族及王公大臣为彰显其名,时常邀请文人骚客聚在一起吟诗作画。这天,王勃省亲路过唐洪洲都督府,参加了都督举行的大宴,地点正好在滕王阁上,酒宴上都督命人作序以夸客,在各自谦让中,王勃欣然提笔,面对上百宾客,洋洋洒洒,一挥而就,还不加修改,传过众人手,满座大为惊奇,频频称王勃真乃当今奇才也。
王勃作的《滕王阁序》,历经千百年,令多少文人墨客称奇叫绝。更可叹的是王勃当年不过二十的少年,能写出如此千古绝句,可见其文学功底之深,笔力之厚。可惜后来,王勃为到今越南河内西探望父亲,从广西驾船出海,扬帆于大海中,遭遇台风,船被掀翻,不幸溺亡,年仅二十九岁。但序中的精彩妙句,直至今日,仍是学子们的范文习策。“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登高临远,意境飞扬。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而呈现紫色。上下两句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千古绝唱。好一幅深秋山水画: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而上下又浑然天成的绝妙画图。“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富有哲理思想的警句,更为其序增色。
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中也不消沉放弃。大江东去,浪滔尽,千古风流人物,人人可敬!有志者,事竟成,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敢于搏击风浪者,才能将航船驶向胜利的彼岸。
拓展:王勃简介
王勃,字子安,被称为诗杰。王勃出身望族,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也是王绩的侄孙。
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勃为神童。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仲秋,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年方十五的王勃上书刘右相,其中第一条就是抨击唐王朝的侵略政策,反对讨伐高丽,他认为:“辟地数千里,无益神封;勤兵十八万,空疲帝卒。警烽走传,骇秦洛之甿;飞刍挽粟,竭淮海之费。”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不满情绪。刘祥道看后,为其“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惊异,赞王勃为“神童”,并上表举荐。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虽然才17岁,尚是一少年,但由于才华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少年得志的王勃经过这样的打击,心情是沉重的。他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说:“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凄怆悲苦和愤激不平。总章二年(669)五月,王勃悻悻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开始了他将近三年的蜀中漫游。仕途的挫折,生活的体验,山川的感召,使王勃写下了很多抒发自己情怀的诗文,其中主要是朋友间的酬唱,仕途艰难的感叹和一些抒写乡思的作品。在蜀期间,朝中曾先后征召过王勃,王勃都称病辞谢。
咸亨三年(672年)王勃返回长安,裴行俭、李敬玄同典选事,闻王勃文名,又数次召用,但王勃耻以文才受召,作文述志,结果触怒了裴行俭,被斥为“才名有之,爵禄盖寡”。第二年,王勃听友人陆季友说虢州多药草,他很想去,便设法做了虢州参军。这是王勃第二次走上仕途。但谁能想到,等待他的却是第二次沉重的打击。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参军任上与同僚的关系搞得很僵。当时有官奴曹达犯了死罪,王勃不知为什么却把他藏到自己府内。后来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把曹达杀了。事情很快被发现,王勃被判死刑而入狱。后又巧遇大赦,免除了死刑。但王勃的父亲却因此事而从雍州司户参军的位置上被贬为交趾令。至于王勃擅杀官奴的具体情况,史无详载,是非莫辨。不过,王勃没有象第一次废官后那样寄情于山川烟霞,而是更珍惜这劫后余生。“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在乎辞翰,倍所用心。”第二年朝廷虽恢复王勃原职,但他决计弃官为民而不就任。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王勃完成了祖父王通《续书》所阙十六篇的补阙,刊成二十五卷。撰写了《周易发挥》五卷、《唐家千岁历》、《合论》十篇、《百里昌言》十八篇等,同时还创作了大量诗文作品。这是王勃一生中创作最宏富的时期。
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春天,王勃从龙门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一路经洛、扬州、江宁,九月初到了洪州。在这里王勃留下了《滕王阁序》这一传世名篇。滕王阁大宴后,王勃继续南下,于十一月初七到达岭南都督府所在地南海,第二年秋由广州渡海赴交趾,不幸溺水而卒,年仅二十七岁。
相关阅读
1 王勃《蜀中九日》
《蜀中九日》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蜀中九日》赏析: 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 【查看全文】
2 王勃的一生唐代大诗人王勃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称得上是一段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生。 王勃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王勃出生书香门第,六岁即能写诗作赋,十四岁便以出众的文采受到唐高宗的赏识而官 【查看全文】
3 滕王阁序赏析 王勃这篇文章《滕王阁序》写景以及抒情自然融合,并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是王勃的一篇经典之作。 写作特色 一、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 【查看全文】
4 《滕王阁序》看王勃的悲喜导语:《滕王阁序》以其辞采华美、诗情画意、生动感人而传诵千古。其中兴尽悲来便是全文情感的主脉。纵观全文,作者先兴后悲,脉络清晰。 兴有四喜 一喜躬逢胜饯。 王勃去交趾 【查看全文】
5 初中必学王勃的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初中必学王勃的诗歌,它的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欢迎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查看全文】
6 王勃表达思念的诗句导语:王勃表达思念的诗句有哪些呢?思念是无法割舍的情感,是人们温暖的情感。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勃表达思念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