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集_出塞_王昌龄

发布时间:2016-08-24 00:00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出塞》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下面和小编一起欣赏王昌龄的边塞诗吧!

  《出塞二首·其一》

  朝代:唐代

  诗人: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作者简介】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文学成就】

  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在发情、造景、写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而王昌龄的宫怨诗可与李白争胜,且其诗用意之深、写景之妙、比兴之切、造语之奇,都有独道之处。

  【名家点评】

  1、《唐诗绝句类选》:“秦时明月”一首,用修、于鳞谓为唐绝第一,愚谓王之涣《凉州词》神骨声调当为伯仲,青莲“洞庭西望”气概相敌。第李诗作于沦落,其气沉郁;少伯代边帅自负语,其神气飘爽耳。

  2、《唐诗直解》:惨淡可伤。结句出人意表,盛唐气骨。

  3、王世贞《艺苑卮言》:于鳞言唐人绝句当以此压卷,余始不信,以少伯集中有极工妙才。既而思之:若落意解、当别有所取;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间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

  4、《艺圃撷余》:于鳞选唐七言绝句,取王龙标“秦时明月汉时关”为第一,以语人,多不服。于鳞意止击节“秦时明月”四字耳。必欲压卷,还当于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涣“黄河远上”二诗求之。

  5、《诗薮》:“秦时明月”在少伯自为常调,用修以诸家不选,故《唐绝增奇》首录之。所谓前人遗珠,兹则掇拾。于鳞不察而和之,非定论也。


相关阅读
1 王昌龄出塞的写作背景

读了王昌龄的出塞,从中体会到什么呢?有什么感受想分享的呢?下面是他的出塞的赏析。 【王昌龄出塞的写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 【查看全文】

2 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赏析 王昌龄

《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是诗人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之一,以汉喻唐,表达了失宠宫女的幽怨之情。 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查看全文】

3 从军行之四 王昌龄

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从军行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 【查看全文】

4 王昌龄采莲曲

《采莲曲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两首诗主要描写了采莲女子的美貌,都具有诗情画意。 采莲曲二首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 【查看全文】

5 王昌龄的诗格中谈到诗有三境 它们是

意境是一个层深式的又空间维度的艺术创构,许多诗学家都把意境分为三层。其中,王昌龄之三境说,是最出名的,广泛的流传着。下面是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的小编和大家分享的王昌龄 【查看全文】

6 王昌龄《出塞》译文及赏析

导语:《出塞》是一首边塞诗,为著名的诗人王昌龄所写,表明诗人对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①。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