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出塞的写作背景

发布时间:2016-08-30 00:00

  读了王昌龄的出塞,从中体会到什么呢?有什么感受想分享的呢?下面是他的出塞的赏析。

  【王昌龄出塞的写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组诗的第二首,《全唐诗》同时也录入李白诗作下,作《从军行》或《军行》。[5] 但《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没有《军行》一首。历来对此诗真实作者存有不同意见。

  出塞二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3.不教:不叫,不让。教,让。

  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度:越过。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名家点评】

  《唐诗直解》:惨淡可伤。结句出人意表,盛唐气骨。

  王世贞《艺苑卮言》:于鳞言唐人绝句当以此压卷,余始不信,以少伯集中有极工妙才。既而思之:若落意解、当别有所取;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间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

  《艺圃撷余》:于鳞选唐七言绝句,取王龙标“秦时明月汉时关”为第一,以语人,多不服。于鳞意止击节“秦时明月”四字耳。必欲压卷,还当于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涣“黄河远上”二诗求之。

  《诗薮》:“秦时明月”在少伯自为常调,用修以诸家不选,故《唐绝增奇》首录之。所谓前人遗珠,兹则掇拾。于鳞不察而和之,非定论也。


相关阅读
1 王昌龄送别诗的艺术特色是

王昌龄是一位爱国诗人,在唐代非常的有影响力,也为唐诗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昌龄送别诗的艺术特色,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盛唐诗人王昌龄,一生留下将近200首诗 【查看全文】

2 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与白居易《夜筝》对比赏析

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白居易《夜筝》有着怎样的文学价值呢?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白居易《夜筝》对比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听 【查看全文】

3 人称王昌龄什么

导语:人称王昌龄是什么呢?唐朝是诗句非常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许多的诗人,也出现了许多的杰出的诗作。而作为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王昌龄在中国诗坛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是 【查看全文】

4 送柴侍御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昌龄

王昌龄的《送柴侍御》是为了好友柴侍御所作,诗作中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呢?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译文】 沅江的波浪 【查看全文】

5 王昌龄诗歌章法论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的诗词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值得一读。 作为安排文章结构、 布局谋篇的方法和艺术, 章法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王昌龄在前人章法理论的基础上, 密切 【查看全文】

6 《春宫曲》王昌龄

《春宫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讲述的是个歌女卫子夫为皇后而废弃陈皇后一事,揭露了帝王腐朽生活。 春宫曲⑴ 昨夜风开露井⑵桃,未央⑶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⑷新承⑸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