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侍御赏析 王昌龄

发布时间:2016-09-14 00:00

  离别的感伤我们都深有体会。那么在诗人王昌龄是如何通过这首诗表达他的离别感情呢?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赏析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相关阅读
1 唐朝王昌龄的诗

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诗歌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下面是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的小编和大 【查看全文】

2 唐诗塞下曲四首 王昌龄

《塞下曲四首》是王昌龄所写的诗篇,展现了统治者的好大喜功以及人民的痛苦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塞下曲四首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 【查看全文】

3 塞下曲其二王昌龄翻译

《塞下曲四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组诗作品。关于塞下曲其二要如何翻译呢? 塞下曲 【作者】 盛唐 王昌龄 【体裁】 五言古诗 【原文】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 【查看全文】

4 王昌龄简介20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但是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下面是王昌龄的简介,欢迎浏览。 王昌龄简介20字一 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约生 【查看全文】

5 王昌龄的古诗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昌龄。 唐代着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 【查看全文】

6 王昌龄简介100字

刘禹锡是个很有才华的一名诗人,他所写的边塞诗有独特的风格,并被人们时代传颂。 【诗人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