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四首》是王昌龄所写的诗篇,展现了统治者的好大喜功以及人民的痛苦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塞下曲四首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译文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一位大将从宫中奉旨出征,全权征调天下的兵马。
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沿途州县皆出城迎送。
参战数万将士多而杂乱,经过战斗后却无一生还。
我希望宫中享乐用的马,能把赐给守边将士以御外敌。
边关是一片悲戚的气氛,因为刚刚埋葬了因战殉国的霍将军。
他的部分都来吊唁他,他的死震动了北方地区。
将军离世,部下功勋被废,他们不久也将被分调。
将军的部下仍被派去守边,而他们悲愤,也只能仰天痛哭。
注释
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入塞寒:一作复入塞。
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共尘沙:一作向沙场。
游侠儿:都市游侠少年。
矜:自夸。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此首一本题作《望临洮》。
饮(yìn)马:给马喝水。
平沙:广漠的沙原。
黯(àn)黯:昏暗模糊的样子。临洮: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以临近洮水得名。秦筑长城,西起于此,故有“昔日长城战”之语。
昔:一作“当”。长:一作“龙”。
足:一作“漏”,一作“是”。
相关阅读
1 王昌龄 出塞其二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全诗意境雄浑 【查看全文】
2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王昌龄《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的作者是王昌龄,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作者:唐王昌龄 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 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 愚 【查看全文】
3 从军行七首原文翻译以及注释王昌龄创作的边塞诗篇《从军行七首》为人们所称道,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从军行七首,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学习诗作《从军行七首》。 从军行七首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 【查看全文】
4 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受时代精神的感召,投身边塞,寻求功业梦想。 一、理想热血报国、建立功勋 王昌龄(约公元 690-756 年),字少伯,京兆万年人。王昌龄的一生,终生也没有做 【查看全文】
5 王昌龄出塞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下面是王昌龄的《出塞二首》诗歌,欢迎阅读。 出塞二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 【查看全文】
6 王昌龄边塞诗的思想艺术王昌龄将对戍边将士慷慨报国的爱国豪情的感动,对将士们艰苦寂寞的戍边生活的理解与同情等,融合到了他们的诗歌创作中,是具有盛唐特有气象的边塞诗创作。 边塞诗的出现,最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