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采莲曲》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16-10-08 00:00

  此诗《采莲曲》写美丽自然的采莲少女,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王昌龄《采莲曲》阅读一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①谈谈你对前两句诗的理解:

  答:诗人巧妙地将采莲女与周围的环境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荷叶像罗裙,罗裙似荷叶,一样绿来一样美;少女的脸庞似荷花,荷花的娇艳又映衬着少女的脸庞,一样的红来一样的艳。

  ②三、四句写出了伫立凝望着在刹那间所产生的感觉,请你谈谈这种感觉:

  答:是一种人花难辨的朦胧飘渺之境,令人情飞思动,禁不住会问:“花耶?人耶?”又禁不住会自答道:“花也,人也。”回味不尽,品咂不尽,余韵无穷。

  ③请谈谈这首诗的艺术构思:

  答:如果说可以把这首诗看成是一幅《少女采莲图》的话,那么画面的中心自然应该是采莲的少女们,但诗人却自始至终也没有让采莲女们在画面上出现,而是将她们“隐”在了田田的荷叶、艳艳的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与荷花,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全诗洋溢着浮动着一种飘渺朦胧的美。

  王昌龄《采莲曲》阅读二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3分)

  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参考答案

  1.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2.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注释

  ①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②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③芙蓉:指荷花。

  ④乱入:杂入、混入。

  ⑤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⑥闻歌:听到歌声。

  ⑦始觉:才知道。


相关阅读
1 王昌龄:出塞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 【查看全文】

2 王昌龄古诗《塞下曲》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这首诗旨在表现战争的残酷以及军旅生活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作者: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 【查看全文】

3 王昌龄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的塞下曲其二的内容是怎样的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王昌龄所写的塞下曲其二是描写战争的诗作中的佳作。 《塞下曲其二》 作者: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 【查看全文】

4 王昌龄《春宫曲》古诗赏析

《春宫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此诗借汉武帝宠爱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卫子夫,并立其为皇后而废弃陈皇后一事,揭露了封建帝王喜新厌旧的荒淫腐朽生活。 春宫曲⑴ 昨夜风开露 【查看全文】

5 王昌龄从军行 其二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 从军行七首⑴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⑸,总是关山旧别情⑹。 撩乱边愁听不尽⑺,高高秋 【查看全文】

6 王昌龄关于楼兰的诗

王昌龄关于楼兰的诗是哪一首呢?王昌龄关于楼兰的诗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王昌龄关于楼兰的诗《从军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