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宫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此诗借汉武帝宠爱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卫子夫,并立其为皇后而废弃陈皇后一事,揭露了封建帝王喜新厌旧的荒淫腐朽生活。
春宫曲⑴
昨夜风开露井⑵桃,未央⑶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⑷新承⑸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注释】
⑴春宫曲:一作“殿前曲”。
⑵露井:指没有井亭覆盖的井。
⑶未央:即未央宫,汉宫殿名,汉高祖刘邦所建。也指唐宫。
⑷平阳歌舞:指卫子夫,她原是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后被汉武帝召入宫中,大得宠幸,以至废去原来的皇后陈阿娇,立她为皇后。
⑸新承:一作“承新”,受到宠幸。
【白话译文】
昨夜的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
平阳公主家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见帘外略有春寒皇上特把锦袍赐给她。
【创作背景】
天宝(742—756)年间,唐玄宗宠纳杨玉环,淫佚无度。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汉武帝即位后,他的第一位皇后陈氏数年无子,所以平阳公主就把邻近大户女子收买来,养在家中,准备让汉武帝选取为妃。适逢汉武帝在霸上祭扫后来到平阳侯家中,平阳公主就将这些美女装饰打扮起来,供汉武帝选择。但汉武帝看后,都不满意。接着,平阳公主让讴者助兴,汉武帝看中卫子夫宠幸了她,并带入宫中。卫子夫入宫一年多没被复幸。
【赏析】
前两句中,昨夜风开露井桃”点明时令,切题中“春”字;露井旁边的桃树,在春风的吹拂下,绽开了花朵。“未央前殿月轮高”点明地点,切题中“宫”字。未央宫的前殿,月轮高照,银光铺洒。字面上看来,两句诗只是淡淡地描绘了一幅春意融融、安详和穆的自然景象,触物起兴,暗喻歌女承宠,有如桃花沾沐雨露之恩而开放,是兴而兼比的写法。月亮,对于人们来说,本无远近、高低之分,这里偏说“未央前殿月轮高”,因为那里是新人受宠的地方,是这个失宠者心向往之而不得近的所在,所以她只觉得月是彼处高,尽管无理,但却有情。
后两句写新人的由来和她受宠的具体情状。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的歌女,因妙丽善舞,被汉武帝看中,召入宫中,大得宠幸。“新承宠”一句,即就此而发。为了具体说明新人的受宠,第四句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细节。露井桃开,可知已是春暖时节,但宠意正浓的皇帝犹恐帘外春寒,所以特赐锦袍,见出其过分的关心。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新人受宠之深,显而易见。另外,由“新承宠”三字,人们自然会联想起那个刚刚失宠的旧人,此时此刻,她可能正站在月光如水的幽宫檐下,遥望未央殿,耳听新人的歌舞嬉戏之声而黯然神伤,其孤寂、愁惨、怨悱之情状。
诗文中的写作特点就是咏的都是汉宫旧事,实际上是以汉喻唐,借古讽今。诗以“昨夜”总领全篇,一、二两句切题,点名时令和地点;后两句对新宠者进行直接描述,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这首诗通篇写春宫之怨,却无一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全诗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实乃弦外有音的手法,所谓“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这正体现了王昌龄七绝的特点。
全诗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实弦外有音的手法。
相关阅读
1 出塞 王昌龄鉴赏
《出塞》,是边塞诗的著名题目,为边塞诗的代表人王昌龄所写,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来平复战乱。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查看全文】
2 王昌龄集编年校注《王昌龄集编年校注》是2000年由巴蜀书社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昌龄。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 【查看全文】
3 王昌龄《出塞》阅读答案王昌龄《出塞》描绘了边疆的情况,也反映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一)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查看全文】
4 题僧房原文以及赏析 王昌龄王昌龄所作的《题僧房》是鲜为人知的诗作,而在《题僧房》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题僧房 王昌龄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 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作者介绍】 王昌龄 【查看全文】
5 王昌龄从军行其二王昌龄诗人的从军行的第二首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读者也许会感到,诗中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全诗如下: 从军行七 【查看全文】
6 王昌龄从军行配乐有人认为,王昌龄写七绝的功力之深,只有李白才能相比。下面是王昌龄从军行配乐,欢迎赏析。 类别:中国民族音乐 演奏(唱)或作曲:王昌龄 从军行简介: 从军行,作者:王昌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