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二全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昌龄

发布时间:2016-10-20 00:00

  王昌龄的《送魏二》是送别诗中的佳作,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是一篇流芳千古的诗作。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译文

  江楼上醉饮话别橘柚正飘香,江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凉。

  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鉴赏

  送别魏二的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诗中不仅写了江雨入舟,然而“凉”字却明白的表现出登舟送客的惜别场景来,“凉”字既是身体上的感触,更暗含诗人心中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伤怀。“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凄凄风雨烘托诗人惜别知音,借酒消愁的悲凉心情。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忆君遥在潇湘月”,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有《水经注·三峡》中描写猿声的意境:“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不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后期(748—756)王昌龄贬龙标尉时,当是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送别友人时在宴会上所创作的,为客中送客之作。


相关阅读
1 少年行 王昌龄

《少年行二首西陵侠少年》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0卷第5首。 少年行二首西陵侠少年 作者:唐王昌龄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 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 【查看全文】

2 从军行七首·其四

这是一首气魄宏伟的边塞诗。青海湖上乌云密布,皑皑雪山顿时变暗,战士在塞外孤城上还想望着遥远的玉门关。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他们虽然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但不打败敌人是 【查看全文】

3 塞下曲赏析 王昌龄

这首诗通过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王昌龄对于战争的反对,希望战争早点结束,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全诗如下: 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 【查看全文】

4 关于王昌龄的诗

一般诗人多用七绝来抒写此较单纯的思想感情,以情韵深长取胜。那么王昌龄的诗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的王昌龄的诗吧! 关于王昌龄的诗 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 【查看全文】

5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 王昌龄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进一步的了解诗人王昌龄。 王昌龄不以古体诗见长, 【查看全文】

6 分析王昌龄之边塞诗

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下,诗人由之前的满腔热忱变为冷静理性,于是一首首真实反映边塞生活的诗作诞生了。 一、理想热血报国、建立功勋 王昌龄(约公元 690-756 年),字少伯,京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