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是出自诗人王昌龄的《送魏二》,抒发王昌龄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亿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赏析一
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以“亿”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它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赏析二
送别魏二的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不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相关阅读
1 《诸官游招隐寺》全诗注释
《诸官游招隐寺》的作者是王昌龄,全诗原文是什么呢? 诸官游招隐寺 作者:唐王昌龄 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 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 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 应真坐松柏, 【查看全文】
2 从军行王昌龄五朗读王昌龄《从军行》第五首你知道是怎么样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从军行王昌龄五朗读,欢迎参考阅读! 从军行(其五)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 【查看全文】
3 王昌龄生平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 东晋 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 七绝 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 【查看全文】
4 出塞 王昌龄表达什么思想感情王昌龄的诗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其诗《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都很有名。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王昌龄的 【查看全文】
5 青楼怨王昌龄王昌龄的青楼怨全诗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青楼怨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译文 春风 【查看全文】
6 王昌龄古诗《塞下曲》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这首诗旨在表现战争的残酷以及军旅生活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作者: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