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教学目标:使学生背诵古诗,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守边战士思乡之情和誓死杀敌的誓言。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挂图、课件、《精忠报国》歌曲录音等。
教学设计过程:
一、以诗会友,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们来以诗会友。“秦时明月汉时关,( ),( ),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是哪位爱国诗人写的?(王昌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王昌龄笔下的另一首边塞诗《从军行(其四)》,领略一下边塞风光,了解一下守边战士的生活状况。
二、欣赏录音,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想象画面。
2、《从军行》是边塞战士守边生活的诗歌形式。
3、请同学们交流课下收集的资料简介王昌龄。
三、品读古诗,体会意境。
1、请学生自由读诗,读出韵律美。
2、齐读古诗,了解内容。(本诗首联写了边塞的奇特风光,颔联写了守边战士爱国誓言。)
3、小组内围绕问题读诗,体会意境。
(1)首联写了哪些景物,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起到渲染作用,烘托出边塞环境恶劣,守边战士戍边之苦。)
(2)、“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含义是什么?(战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了,体现战争之苦。)
(3)、战士的誓言是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不破楼兰终不还。”体现战士爱国热情。)
4、全班比赛读古诗,读出战士誓死戍边的决心,交流诗意。
四、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看图背诵古诗,体会守边战士的爱国热情。
五、拓展作业,做爱国卡。
伴着《精忠报国》这首歌,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想用实际行动回报祖国,让我们把“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发奋读书”作为我们的誓言,回家后制作一张“爱国卡”上面默写《从军行》这首古诗,让我们以守边战士为榜样,从我做起,为国争光吧!
相关阅读
1 王昌龄的赠别诗赏析
王昌龄的赠别诗是哪一首呢?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呢?下面一起来赏析下!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 1、芙 【查看全文】
2 《春宫曲》王昌龄《春宫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讲述的是个歌女卫子夫为皇后而废弃陈皇后一事,揭露了帝王腐朽生活。 春宫曲⑴ 昨夜风开露井⑵桃,未央⑶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⑷新承⑸宠 【查看全文】
3 王昌龄 采莲曲二首王昌龄《采莲曲二首》是怎样的一首诗篇呢?《采莲曲二首》体现怎样的思想感情呢?《采莲曲二首》是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采莲曲二首》有着怎样的独特之处呢? 采莲曲二首 作者: 【查看全文】
4 采莲曲古诗 王昌龄采莲曲这首诗可以看出王昌龄炼字炼意的高超技艺,对中晚唐的诗歌有着重要的影响。 采莲曲 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查看全文】
5 古诗王昌龄的出塞《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哀叹国无良将的边塞诗作,表达了他对战事的担忧以及爱国的情感。 出塞二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查看全文】
6 诗人王昌龄简介【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