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王昌龄其三

发布时间:2017-12-30 00:00

  王昌龄从军行其三的原文是怎么呢,大家来看看小编为你整理的从军行王昌龄其三的原文吧!

  王昌龄从军行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注释】

  ①关城:指边关的守城。

  ②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

  ③表:上表,上书。

  ④掩尘骨 :掩是埋,掩尘骨指尸骨安葬.

  ⑤龙荒:荒原.

  【译文】

  深秋边城榆树上的叶子早已疏黄开始飘落,傍晚红日欲坠,大风突起,一转眼城外的古战场就被如云的风沙弥漫.风沙过后,无数枯骨暴露在战场上。

  这些年来,多少将士为保卫家园,战死在这荒凉的边城。应该上书朝廷将他们的尸骨好好安葬,别让这些为保卫国家而死的将士们像孤魂野鬼一样到死还在游荡。

  【赏析】

  这首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描写一阵大风吹过古战场将战死的枯骨暴露在外.说明当时的战争有多么的惨烈,无数的将士们死在边关,而没有办法好好安葬.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深切的同情之心。

  唐朝前期,中国国力强盛,但在边关战火却一直没有停止过.无数离开故乡到边关去争战的将士们都死在了离故乡几万里之外的陌生之地.但他们的的报国热情却感染着诗人。关山迢递,戎马劻勷,奋槊进击,血染征袍……

  王昌龄——边塞诗人七言绝句的绝唱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这批边塞诗人中,七言绝句写的既多又好的就数王昌龄。七绝在初唐时就开始成熟了,但表现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掘出来,佳作还不多,王昌龄以其成功的创作实践,使七绝这种诗体的概括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与李白同为写绝句成就最高的诗人,有人甚至说他超过李白。他名气很大。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美誉。所以叫王江宁,或说因为他是江宁人,或说因为他在江宁做过官。他的组诗《从军行》七首几乎全是精品,从各角度揭示前线将士的心理活动。

  比如第4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手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就把战争气氛渲染的十分饮满酣畅:“黄沙百战金甲”既揭示了环境的艰苦,又展现出战士们轻身许国的英雄气概。


相关阅读
1 从军行二首王昌龄

《从军行二首》是王昌龄创作的诗作,也是一篇描写一位投笔从戎多年的老战士的壮志未酬的诗篇。 从军行二首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 【查看全文】

2 观猎王昌龄

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这句经典的诗句出自王昌龄的《观猎》。《观猎》展现了诗人王昌龄的意气风发。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昌龄观猎,欢迎阅读! 观猎 王昌龄 角鹰初下秋 【查看全文】

3 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

王昌龄的这首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全诗如下: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查看全文】

4 诗词《塞下曲(其二)》王昌龄

《塞下曲(其二)》全诗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蕴含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 塞下曲四首 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查看全文】

5 送魏二全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昌龄

王昌龄的《送魏二》是送别诗中的佳作,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是一篇流芳千古的诗作。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译文 江楼上醉 【查看全文】

6 《采莲曲》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这首诗没有把采莲少女的正面描写出来,而是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