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全诗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2015-04-09 00:00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注释:

  ①五湖:此指太湖。

  ②三亩宅:《淮南子·原道训》:“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后以“三亩宅”指栖身之地。

  ③落第:考试落榜。

  赏析: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是一首五律。时王维正在京城做官,对丘为落第表示同情和惋惜,并对自己虽为京官,但无力帮助丘为深表歉意。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这两句是说,你未实现自己的愿望,志不能伸,将回到江东故居去栖身;这次回去,对你来说,将是心情沉重的万里之外归来啊!从字句间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步履沉重、心情懊丧的人,低头走向自己的家园,令人产生怜悯的共鸣。

  丘为,嘉兴人,屡试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初中进士,官至太子右庶子,九十六岁卒。王维与他兴味相投,交谊颇深,曾与他有诗唱和。这是一首送人落第返乡的诗,作于元宝初登进士第之前。“江东”,长江以东的地方,这里指丘为的家乡嘉兴。

  诗的开头由一“怜”字引出,“不得意”指“落第”。“况复”二字递进一层,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柳条青”三字并暗隐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这一联诗中既有丘为又有诗人自己,其后两联专写丘为。第二联用典。当年苏秦游说秦王,连续上了十次书都未奏效,“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战国策·秦策》)。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一“尽”、一“新”,两相映照,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京都既难以安顿,回家又将如何呢?第三联作了形象的回答:“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五湖”,这里特指太湖,代指丘为的家乡。此联是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此联句与句对仗,同时又句中自对:“五湖”对“三亩宅”,“万里”对“一归人”。结尾一联:“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祢,祢衡,借指丘为。《后汉书·文苑传》说祢衡恃才傲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上疏荐之”。“献纳臣”是诗人的自指。所谓“献纳”,是将意见或人才献给皇帝以备采纳的意思。唐代武后垂拱二年,设理匦使,以御史中丞与侍御史一人充任,玄宗时改称献纳使。王维曾任右拾遗、殿中侍御使等官职,因此自称“献纳臣”。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愤,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情绪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的内疚,以至于牢骚不平,激昂慷慨。

  王维与丘为虽是同辈诗友,但年龄稍长,故诗中语气较为老成。结尾处反用孔融与祢衡的典故,虽是从识贤、荐贤的角度引出,但“知”字与篇首的“怜”字,还是表现了一种长者所特有的口吻。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着重抒发的是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政治的激愤。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相关阅读
1 王维《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古诗原文

古诗《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 年代:唐 作者王维 危径几万转。 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 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 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 长啸高山 【查看全文】

2 王维《鸟鸣涧》原文赏析

《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 【查看全文】

3 王维《竹里馆》注释及赏析

【原作】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注释】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深密的竹林。篁(huánɡ 【查看全文】

4 王维山水田园诗词的意象美和意境美

王维的诗歌既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的平淡自然,又有谢灵运等山水田园派诗人秀丽隽永的诗风。 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含概了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幽愤诗和赠别诗 【查看全文】

5 由王维诗词《红豆》引发的感想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是很遥远的事情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我不知道,赏心乐事谁家院呢?风曾为你绣过华裳,雨曾为你洗过芳容。 【查看全文】

6 关于留别王维的赏析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留别王维作品赏析【注解】: 1、违:分离。 2、当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