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滩》是唐代诗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五言绝句,是《全唐诗》的第128卷第37首诗。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在白石滩白天所见的清秀景色,后两句写晚上所见的景物和人物活动。诗人淡淡几笔,勾勒出一幅清浅、明朗、柔和、优美的图画,足可见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画面清丽优雅,盎然生机、喜悦之情溢于言外。诗写清溪白石,语言也象清溪白石,洁净洗练,朴素圆实,流露出诗人特有的诗风。
《白石滩》
【年代】:唐
【作者】:王维
【内容】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赏析】:
这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描写白石滩月夜景色,清新可喜,颇堪玩味。
白石滩,辋水边上由一片白石形成的浅滩,是著名的辋川二十景之一。王维的山水诗很注意表现景物的光线和色彩,这首诗就是用暗示的手法写月夜的光线。它通过刻画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暗示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如头两句“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写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何以夜色之中,能看得如此分明?这不正暗示月光的明亮吗?唯其月明,照彻滩水,水才能见其“清”,滩才能显其“浅”,而水底之石也才能现其“白”。不仅如此,从那铺满白石的水底,到那清澈透明的水面,还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生长其中的绿蒲,──它们长得又肥又嫩,差不多已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了。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 “绿”字:光线稍弱,绿色就会发暗;能见其绿,足见月光特别明亮。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相映相衬,给人造成了极其鲜明的视觉感受。
前两句,是静态的景物描写。后两句,作者给白石滩添上了活动着的人物,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写一群少女,有的家住水东,有的家住水西,她们趁着月明之夜,不约而同地来到白石滩上洗衣浣纱。是什么把她们吸引出来的呢?不正是那皎洁的明月吗?这就又通过人物的行动,暗示了月光的明亮。这种写法,跟《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以鸟惊来写月明,颇相类似。
此诗的意境跟《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近似,而与《辋川集》中那些清冷幽僻的诗作不同,它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自然、纯真的美,也寄托着诗人对这种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
相关阅读
1 王维唐诗《酬张少府》原文赏析
《酬张少府》是唐代诗人王维酬答友人的作品。此诗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诗人伟大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 【查看全文】
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赏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王维,这首诗写出了游子思乡怀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 作者: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 【查看全文】
3 王维《过香积寺》作品赏析《过香积寺》 王维(唐)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作品赏析 【注释】: 香积寺:故址在今陕西省长 【查看全文】
4 王维《陇头吟》励志诗词【年代】:唐 【作者】:王维《陇头吟》 【内容】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 【查看全文】
5 王维《辛夷坞》《辋川集》赏析《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1],山中发红萼[2]。 涧户寂无人[3],纷纷开且落[4]。 【赏析】 辛夷坞,蓝田辋川(今陕西省蓝田县内)风景胜地,王维辋川别业(别墅)附近。坞,四面高、中 【查看全文】
6 浅淡儒释道三教影响下的王维唯心的说,我总觉得李叔同是王维的转世。皆是历经了人世繁华的才子,王维起了佛心,到李叔同时,终坚定了佛心,长伴青灯古佛。 王维的母亲崔氏是位虔诚的佛教徒,参看王维《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