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王维诗《观猎》

发布时间:2015-08-04 00:00

  最近读《驼庵诗话》,顾随特别提到了王维早年的一首诗《观猎》,记得初中时学过,现在读来才觉得好,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粗读让人一惊,简直不像是王维的作品,刚劲有力,比较像杜甫的风格,可见每一个禅客都有过一段我执的岁月。但是总体感觉上比杜甫更圆融,棱角不那么分明,更有回味。细读一下,每句都很好,我讲一下我的理解: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起笔突兀奇崛,先声夺人。一上来就是风声、箭声交鸣,借着劲风,弓箭也格外有力,立马营造出紧张气氛,非常有代入感。接着才交代地点人物事件,而这只用了五个字,真是简洁有力、威武雄壮。想一下首联让你写你会咋处理?八成会颠倒顺序,那就完了。再一个,如何把地点人物事件交代出来?好像怎么写都比不上“将军猎渭城”,这就叫牛逼。首联的写法会让我想到李白的《将进酒》,应该是一个路子。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这一联对得实在好,且不说工整,炼字的巧妙,单说这个写法就了不起。一般人首联写将军出猎,下边肯定就要写将军怎么个雄姿英发了吧,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这么干的。但王维不,压根没写人,聚焦了猎鹰和战马,“疾”和“轻”两个字炼得好,画面立马动起来了,好像看到猎鹰追击猎物,战马紧随其后,而将军的雄姿英发自在其中了。另外注意对景的描写,草枯、雪尽,是近景、特写,这与尾联的远景有个呼应对照,而且也巧妙地点出了时间,冬尽春来之时,万物萧索中蕴含着勃勃生机,这与全诗的意境正好相符。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写得是好,但与王维这首一比就太俗了,好像扯着嗓子硬嚎。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这一联我也非常喜欢,越读越有味道。新丰市在潼关附近,细柳营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兵处,在长安。“忽过”、“还归”串两个地名写归猎的迅疾,同时也流露出心情的轻快,进而是意气风发,有种“酒酣胸胆尚开张”,“战士打靶把营归”的感觉。

  读完这句你想到了啥?不错,就是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法和用意上都如出一辙啊。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一句的好很明显,意境远大、韵味无穷。值得探讨的是,这种效果如何营造出来的?我觉得是两点,一是节奏上的变化,前边一直明快强烈,这里突然一缓;二是焦距的变化,之前全是近景、中景,这里突然变成远景。我认为这种对比,使得尾联达到了反思性效果,就好像随猎的校尉都入营喝酒吃肉、热烈地谈论打猎中的趣事时,诗人淡处超然,回望射雕处,苍茫辽阔。

  读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尾联伏有禅机?写了首轰轰烈烈的诗,落脚点却还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就是王维啊。


相关阅读
1 王维《终南山》赏析

《终南山》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颔联写终南山的近景,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 【查看全文】

2 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的阅读答案附全诗翻译赏析

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的阅读答案附全诗翻译赏析 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分析第一句所写意象及 【查看全文】

3 王维《待储光羲不至》

《待储光羲不至》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待储光羲不至》赏 【查看全文】

4 王维《栾家濑》注释翻译与赏析

栾家濑 王维 飒飒秋雨中, 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 白鹭惊复下。 词语注释: ①濑:石沙滩上流水湍急处。 ②飒飒:风雨的声音。 ③石溜:石上急流 作品译文: 山谷中的溪水蜿 【查看全文】

5 王维《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全诗赏析

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②,翛然③尚闭关。 注: ①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 【查看全文】

6 王维诗《汉江临眺》原文赏析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六年(738),王维自河西塞外返回长安。二十八年(740),升为殿中侍御史。当年秋冬之际,知南选,赴岭南主持当地官吏选拔。他途经襄阳(今湖北襄樊),泛舟汉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