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秋夜独坐》诗歌鉴赏

发布时间:2015-07-31 00:00

  《秋夜独坐》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此诗首联写诗人深思与悲哀的神情和意境:秋天雨夜、寂静无人,诗人独坐在空堂苦苦思索。领联紧承首联,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描写环境的凄清。后两联写觉悟和学佛:万物有生必有灭,只有大自然才是永存的,而人及万物都是短暂的。全诗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写出诗人思想觉悟即禅悟的过程。从情入理,以情证理,写诗人时迈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虚妄,悟佛义根本,流露出诗人想皈依佛门的禅思,表现了诗人决心修佛、永离人间苦海的愿望。

  秋夜独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王维中年奉佛,诗多禅意。这诗题曰“秋夜独坐”,就象僧徒坐禅。而诗中写时迈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虚妄,悟佛义根本,是诗人现身说法的禅意哲理之作,情理都无可取,但在艺术表现上较为真切细微,传神如化,历来受到赞赏。

  前二联写沉思和悲哀。这是一个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诗人独坐在空堂上,潜心默想。这情境仿佛就是佛徒坐禅,然而诗人却是陷于人生的悲哀。他看到自己两鬓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不能长生;此夜又将二更,时光一点点消逝,无法挽留。一个人就是这样地在岁月无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这冷酷的事实使他自觉无力而陷于深刻的悲哀。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他越发感到孤独空虚,需要同情勉励,启发诱导。然而除了诗人自己,堂上只有灯烛,屋外听见雨声。于是他从雨声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象看见它们正被秋雨摧落;从灯烛的一线光亮中得到启发,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鸣虫也躲进堂屋来叫了。诗人的沉思,从人生转到草木昆虫的生存,虽属异类,却获同情,但更觉得悲哀,发现这无知的草木昆虫同有知的人一样,都在无情的时光、岁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鸣。诗人由此得到启发诱导,自以为觉悟了。

  后二联便是写觉悟和学佛。诗人觉悟到的真理是万物有生必有灭,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万物都是短暂的。人,从出生到老死的过程不可改变。诗人从自己嗟老的忧伤,想到了宣扬神仙长生不老的道教。诗人感叹“黄金不可成”,就是否定神仙方术之事,指明炼丹服药祈求长生的虚妄,而认为只有信奉佛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佛教讲灭寂,要求人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谓“无生”。倘使果真如此,当然不仅根除老病的痛苦,一切人生苦恼也都不再觉得了。诗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去皈依佛门的。

  整首诗写出一个思想觉悟即禅悟的过程。从情入理,以情证理。诗的前半篇表现诗人沉思而悲哀的神情和意境,形象生动,感受真切,情思细微,艺术上是颇为出色的;而后半篇则纯属说教,归纳推理,枯燥无味,缺陷也是比较明显的。


相关阅读
1 王维《漆园》诗歌鉴赏

漆园 王维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这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漆园是辋川二十景之一。不过这首诗的着眼点不在描绘漆园的景物,而在通过跟漆园有 【查看全文】

2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译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查看全文】

3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导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是很多人心中的思念,这是很多人心中的记忆,王维用他诗意般的笔记录了美好的山水,美好的思念,现在就让我们穿越 【查看全文】

4 王维《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赏析

【原作】 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注释】 少年行:原诗共四首,本篇是第一首,写少年的豪迈气概 【查看全文】

5 王维《登河北城楼作》

《登河北城楼作》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赏析: 此诗约作于公 【查看全文】

6 王维《鹿柴》原文赏析

鹿柴 唐代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