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送别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之涣

发布时间:2016-09-23 00:00

  唐诗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小编最为赏析的是王之涣的诗《九日送别》,欢迎大家阅读《九日送别》。

  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译文一

  在此风声呼啸之地熟人故交已是很少了,那里可以找一登高远望之处送别归去的友人呢?

  今天还能聚在一起同饮芬芳的菊香之酒,明日就要成为断根的飘蓬一般匆匆离去了。

  译文二

  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今日相会我们便一起饮尽杯中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注释

  1、蓟: jì ,古州名.唐开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县).

  2、萧瑟: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秋风萧瑟。——《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3、稀:少,不多.相见常日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鞍马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死者尚稀。——清· 方苞《狱中杂记》自想此梦稀奇,心下疑惑。——《二刻拍案惊奇》

  4、菊酒:即菊花酒。 唐 权德舆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诗:“秋风倾菊酒,霁景下 蓬山 。” 唐 权德舆 《嘉兴九日寄丹阳亲故》诗:“草露荷衣冷,山风菊酒香。”参见“ 菊花酒 ”。

  5、断蓬:犹飞蓬。比喻漂泊无定。 唐 王之涣 《九日送别》诗:“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宋 柳永《双声子》词:“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 明 刘基 《题陆放翁<湖上诗>后》诗:“细看墨迹成怀,叹息他乡类断蓬。”

  诗人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相关阅读
1 王之涣登鹳雀楼教案

导语:王之涣登鹳雀楼是家喻户晓的诗篇。而关于王之涣登鹳雀楼教案是怎样的呢?王之涣登鹳雀楼教案有着怎样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登鹳雀楼教案,希望能够帮到大 【查看全文】

2 王之涣《凉州词》诗歌赏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適、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 【查看全文】

3 《登鹤雀楼》习题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 【查看全文】

4 登鹳雀楼中班教案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成名作,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 【查看全文】

5 《登鹳雀楼》王之涣鉴赏

导语:《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 【查看全文】

6 宴词 王之涣

王之涣是盛唐的著名诗人,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颂。 宴词 朝代:唐代 作者:王之涣 原文: 长堤春水绿悠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