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词》王之涣翻译和鉴赏

发布时间:2017-09-21 00:00

  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不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吗?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春天万象复苏,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看到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诗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诗人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唤起人们联想。你看,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望无际的碧野显得多么柔和协调。然而眼前美景却激起诗人的无限忧思,春水犹能跟漳河“一道流”,而诗人却不能与友人同往,该是何等遗憾!想到好景不长,盛筵难再,一缕缕愁思油然而起。由于移情的作用,读者不由自主地和诗人的心绪贴近了。三、四句,诗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尽管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还是不要去理睬它吧!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将许多难以言传的情感蕴含于内,情致委婉动人。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至此,通篇没有一个“愁”字,读者却已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充分领略诗人的满腹愁绪了。

  这首匠心独运的小诗含蓄蕴藉。诗人从“看到的”、“听到的”,最终写到“想到的”,不直接由字面诉说离愁,读之却自然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启迪人思,耐人玩味。

[《宴词》王之涣翻译和鉴赏]相关文章:

1.王之涣《宴词》鉴赏

2.宴词王之涣翻译

3.宴词 王之涣 翻译

4.王之涣《宴词》原文鉴赏

5.王之涣宴词原文及翻译

6.王之涣《宴词》诗歌鉴赏

7.王之涣《宴词》原文 翻译及赏析

8.王之涣宴词翻译及赏析

9.宴词全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之涣

10.王之涣《宴词》翻译赏析


相关阅读
1 登鹳雀楼教案中班

幼儿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初步理解古诗内容,并尝试用语言大胆表达。 设计意图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大班的幼儿已经 【查看全文】

2 王之涣名篇赏析《宴词》

导语: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下面是王之涣名篇《宴词》的原文及赏析。、 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 【查看全文】

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载有《凉州歌》,并说明是玄宗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所作。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王之涣《凉州词》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查看全文】

4 王之涣审黄狗

导语: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不但诗写得好,他在文安县做官时还颇能断案。 30多岁的民妇刘月娥哭诉:公婆去世得早,丈夫长年在外经商,家中只有我和小姑相伴生活。昨晚,我去邻 【查看全文】

5 唐诗登鹳雀楼王之涣

《登鹳雀楼》是诗人王之涣的佳作,在《登鹳雀楼》中,反映作者王之涣运用对仗的技巧是十分成熟,文学功底深厚。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查看全文】

6 登黄鹤楼王之涣拼音

《登鹤雀楼》不仅仅把祖国的美好山河描绘出来,而且写出了登高远望的襟怀。为著名的诗人王勃所作。 登鹤雀楼 bi r yī shān jn 白 日 依 山 尽 , hung h r hǎi li 黄 河 入 海 流 。 y qin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