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01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春夜洛城闻笛》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⑴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
  ⑵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玉:指玉石。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⑶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⑷闻:听;听见。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柳曲》也。”一方面内容多写离情别绪,一方面又暗含一种习俗: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柳:暗指“留”。
  ⑸故园:指故乡,家乡。
  【翻译】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辞》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相关阅读
1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出自唐朝诗人缪氏子的作品《赋新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注释】 赋新月 【查看全文】

2 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出自于诗经作品《公刘》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餱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 【查看全文】

3 秋风忽洒西园泪,满目山阳笛里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秋风忽洒西园泪,满目山阳笛里人出自唐朝诗人窦牟的作品《奉诚园闻笛》,其古诗全文如下: 曾绝朱缨吐锦茵,欲披荒草访遗尘。 秋风忽洒西园泪,满目山阳笛里人。 【注释】 ⑴奉 【查看全文】

4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出自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青青水中蒲三首其三》,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 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 【注释】 ⑸行子:出行的人 【翻 【查看全文】

5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早寒江上有怀》的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查看全文】

6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出自唐朝诗人冯延巳的作品《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