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05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古诗作品《送灵澈上人》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
  1、荷:背着
  2、荷(hè)笠:背着斗笠
  【翻译】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鉴赏】
  诗的一、三、四句,写的是静景,二句写的是动景。动、静互相衬托,互相映辉。古寺、斜阳、青山等静物一经渲染,令读者对钟声这一动景印象犹深,仿佛耳旁久久地萦绕着那悠扬的响声;反之钟声从远处传来,更显出郊野的宁静肃穆,而此时,诗中人物的离情别绪更强烈了。这就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写景与抒情妙合无垠。全诗四句,句句写景,也句句写情,尤其是后两句,乍看好像是写郊野向晚的景色,实则蕴含着诗人的无限情思。“荷笠带斜阳”一句,最易误解为纯属自然景物的描写,无甚用意。其实不然。作者写斜阳经天,不是光照山峦火树,而是映现于荷笠者一身,是为了突出“荷笠”这一人物形象和整个画面构图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感情的专注。画面上的光束、景物,是和送别之情紧密相连的,这就不仅是景物的烘染,时序的变换或感情的陪衬,而是对全诗的立意、构图、设色和抒情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首诗正是既写景,又抒发胸臆,注意景物选择和人思想感情的协调统一,使客观的景和主观的情和谐合拍,故能把感情表达得更含蓄、更贴切、更完美。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方回评其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方东树评其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从这首小诗中,也能够体会到这一特色。


相关阅读
1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出自宋朝诗人林景熙的作品《京口月夕书怀》,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 【查看全文】

2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出自唐朝诗人张籍的古诗词作品《秋思》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查看全文】

3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泛沔州城南郎官湖》,其古诗全文如下: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郎官爱 【查看全文】

4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出自宋朝诗人岳飞的古诗词作品《满江红怒发冲冠》的第一段,其全文如下: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 【查看全文】

5 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莫教偏,和月和花,大教长少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莫教偏,和月和花,大教长少年出自唐朝诗人李煜的作品《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 【查看全文】

6 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出自宋朝诗人黄孝迈的作品《湘春夜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