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1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古诗作品《登鹳雀楼》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2、穷:尽,使达到极点
  3、千里目:眼界宽阔
  4、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解说】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
  《登鹳雀楼》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周复纲说,这首诗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美和哲理的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和谐,是伟大的艺术再现和创造。


相关阅读
1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观刈麦》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 【查看全文】

2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 【查看全文】

3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出自唐朝诗人王观的古诗作品《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 【查看全文】

4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 【查看全文】

5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出自唐朝诗人元结的作品《贼退示官吏并序》,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 【查看全文】

6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其古诗全文如下: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 丽影别寒水,秾芳委前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