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出自清朝诗人吴伟业的作品《过吴江有感》,其古诗全文如下:
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
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
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
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
【注释】
吴江:在今江苏省南部,西临太湖。
松陵:指吴江。
堤:指吴江县长堤。《大清一统志》记载:长堤在吴江县东……界于江湖之间,明万历十三年重筑,长八十里。
【翻译】
日落时在松陵道上前行,长长的江堤围绕着这座古城。塔影在湖水中随波浮动,长桥牵引出一弯新月出生。街市寂静无人皆因逃税,江宽见不到客船都在逃避官兵。二十年间故友旧交多离散,端起酒杯感叹这身外浮名。
【赏析】
《过吴江有感》这首诗约作于康熙七年(1668)春,作者吴伟业应友人吴琦之邀请从家乡江苏太仓往浙江吴兴,途经吴江。由于当时因战乱和繁重的苛捐杂税,乡村破产、百姓逃亡的现象比较常见,故作者有感而发。
这首诗扣住吴江的地理形势和有关的历史事件,巧妙地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寓意深刻,感慨良多。
此诗上半部分描写吴江自然景色,首联所说“松陵”,为吴江旧称。吴江县城东南旧有一条长堤,界于松江与太湖之间,蜿蜒八十余里。诗人走在黄昏的吴江道路上,远远望去,这堤好像要抱住整座县城一样。一个“抱”字,把长堤拟人化了,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写出了它对吴江县城护拥偎倚的情态。首联是对吴江的远眺,颔联两句,则由远而近,进一步作具体刻画。第三句所说的“塔”,原在吴江东门外的宁境华严讲寺内,共七层,高十三丈,形方,故名方塔。方塔在湖中各处均可看见,而其自身位置又是固定不变的,这就仿佛湖势在围绕着方塔移动。第四句所说的“桥”,一名垂虹桥,俗呼长桥,东西百余丈,多至七十二孔,中间有垂虹亭;前临太湖,横绝松陵,湖光海气,荡漾一色,旧称“三吴绝景”。由于桥身很长,所以有一种似乎淡淡的月痕是由它牵引而生的感觉。两句抓住当时吴江最具特色的景物,做了典型的概括描写。诗中有塔有湖,有桥有月,动静相宜,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空明清旷的图画。同时,颔联这两句除了写景之外,实际上另有某种深刻的寓意蕴藏在内,与颈联相呼应。
相关阅读
1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归朝欢和苏坚伯固》,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 【查看全文】
2 小小春情先漏泄,爱绾同心结。唤作莫愁愁不绝,须未是,愁时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小小春情先漏泄,爱绾同心结。唤作莫愁愁不绝,须未是,愁时节出自清朝诗人朱彝尊的作品《四和香小小春情先漏泄》,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小春情先漏泄,爱绾同心结。唤作莫愁愁 【查看全文】
3 农父冤辛苦,向我述其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农父冤辛苦,向我述其情出自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农父谣农父冤辛苦》,其古诗全文如下: 农父冤辛苦,向我述其情。 难将一人农,可备十人征。 如何江淮粟,挽漕输咸京。 黄河 【查看全文】
4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出自清朝诗人邱逢甲的作品《春愁》,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注释】 ①潸:流 【查看全文】
5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出自唐朝诗人卓文君的古诗作品《白头吟》第三段,其全文如下: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躞蹀御沟 【查看全文】
6 莺语花舞,春画午,雨霏微。金带枕,宫锦,凤皇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莺语花舞,春画午,雨霏微。金带枕,宫锦,凤皇帷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诉衷情莺语花舞》,其古诗全文如下: 莺语花舞,春画午,雨霏微。金带枕,宫锦,凤皇帷。 柳弱蝶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