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出自元朝诗人白朴的作品《清平乐·朱颜渐老》,其古诗全文如下: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天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
【翻译】
无。
【赏析】
上阕四句慨叹流光的倏忽,转眼之间,青春已逝,迟暮之年已匆匆到来。第一二出句语平实自然,但欠意象与内蕴;然第三四句对这艺术上的欠缺立即作了恰如其分的补充:“桃李春风浑过了”不啻是“朱颜渐老”的内蕴,它以“桃李春风”这带有模糊性的美的意象,使人产生丰富而美丽的联想,想见诗人青春年少之时曾有过怎样令人神往的、销魂的经历。“浑过了”这一“浑”字用得极好,看似俚俗,意蕴甚丰,它既有“等闲”之意,又有“全部”之谓,用于句中就把“一切的一切全部白白流走了”的怅惆之情作了确切而完满的表达,真可谓以一当十,又能体现时代和个性的特征与风格。“留得桑榆残照”与“白发添多少”又是一组相辅相成的对应。《后汉书·冯异传》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桑榆”一向为晚年的代称。诗人这里将“桑榆”与“残照”连用,就描绘出一幅夕阳西沉,斜晖照在桑榆之间的图象,这样就把抽象的代称变成了形象的写照,把人生的暮年晚境作了富有视觉性的象征性的表述。尤其与“桃李春风”对比,更显出桑榆之年的苍凉凄恻。
白朴早年身居北国,曾受教于大诗人元好问家中。元朝统一后徒居金陵,放情于山水之间,寄情于翰墨之中。此词下阕首句“江南地回无尘”即指诗人回金陵之后所过的脱离“红尘”的隐逸生涯。“地回无尘”四字颇具匠心,诗人不说“人回”而说“地回”暗喻其徒隐江南系顺应天地运转的自然规律;而“无尘”既写出江南天明地净的山光水色,也暗喻诗人从此离开了世俗的“烟尘”。“老夫一片闲云”进一步表达了白朴晚年那种超脱、豁达的心情,他把自己比作一朵自由自在地飘逸于天际的“闲云”。
此句很可能是从李白“孤立独去闲”句脱化而来,但由于主体对象的转移,而赋予了全新的内容。“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二句是此词的点睛之笔:诗人留连忘情于青山,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钟情;然而人的生命毕竟的是短暂的,与千万年青青的山峦相比,人生不过是流星划过长空船的一瞬,因此青山即使有情而欲留人在,也“未必”能把人常留于她的怀抱之中。诗人不仅以社会人生为背景,透视人生的价值与应有的归宿;而且以宇宙万物为参照,估量生命本体的存在——不过是一个稍纵即逝的过程。这大概就是这首小词令人回味咀嚼不已的主要原因。
相关阅读
1 落拓江湖常载酒,十年重见云英,依然绰约掌中轻。灯前才一笑,偷解砑罗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落拓江湖常载酒,十年重见云英,依然绰约掌中轻。灯前才一笑,偷解砑罗裙出自清朝诗人吴伟业的作品《临江仙落拓江湖常载酒》,其古诗全文如下: 落拓江湖常载酒,十年重见云英 【查看全文】
2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 【查看全文】
3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杨柳枝御柳如丝映九重》,其古诗全文如下: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查看全文】
4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作品《春日还郊》,其古诗全文如下: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 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 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 还题平子赋,花 【查看全文】
5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出自于诗经作品《衡门》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查看全文】
6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出自唐朝诗人韦庄的古诗词作品《章台夜思》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