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出自宋朝诗人张炎的作品《甘州·寄李筠房》,其古诗全文如下:
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
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记前度、剪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
【注释】
⑴李筠房:李彭老字商隐,号筠房,作者友人。
⑵美蓉:荷花的别名。
⑶几:几乎。
⑷凭高送目:站在高处向远望。
⑸断雁:孤雁。
⑹丹枫:枫树叶在深秋变得火红。
⑺堪嗟:嗟陀。
⑻无:没有。
⑼避:避开,躲避。
⑽愁满天涯:愁延伸到了穴边。嗡热无边际。
【翻译】
看着涓涓流水中的荷花,大翻分被傍晚的云朵所遮蔽。站在高处向远望,西风里孤雁在飞,平沙上残月高挂。不知不觉中,那丹枫树已经完全老了,它飘飘摇摇.让人看到了就难免要为它伤怀。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无法摆脱内心的愁苦情绪。自从和你分别后,我一直在赋诗饮酒中苦度年华。料想你穿上隐士之服不久,不忍心辜负山水烟霞。记得你我曾在西湖聚会赋词,诗酒唱和,非常愉快。不知道能够在哪里再次重逢。你我今日既都已经隐遁空山,而山中则尽多“自云”,所以自今后如欲两地相赠,以表友情的话,那就赠以梅花吧。
【赏析】
《甘州·寄李筠房》这首词约作于元兵攻占临安(1276)后的一二年之内。李筠房在南宋理宗淳祐年间曾任沿江制置司属官,宋亡后,他不愿出仕,和自己的兄弟隐居在龟溪(今浙江衢县)一带,号称“龟山二隐”。张炎和他们时常相聚。并以诗词相酬唱,该词就是张炎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词的上片写登高望景并由此而生的思友及自伤之情。“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写远望之景。句中用荷花隐含着对远处友人的思念,写出了词人望故人而不见的黯淡心情。“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一个“正”字,与开头的“望”字呼应,把词的重心从思友转到自伤身世上来。西风中失群的孤雁,残月下大片的沙滩,这些凄凉的意象,反映的是词人想到与老友各分散在天涯,彼此挂念、却又不知音信的悲苦感受。
江南的秋景并非如词人所描绘的那样萧飒、败落。但伤感的心情使词人在这一派秋光之中只见了尽老的丹枫,想到的只是无限的迟暮,嗟陀的岁月。所以才有“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之句。“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一个“无避处”,一个“满天涯”,表明客观形势的险恶及主观感受的抑塞悲凄,自己无法摆脱压抑的感觉,只有将满腔愁绪寄与远在天涯的友人。行文至此,词人自伤身世与思念旧友,在此又融合成了一体。
相关阅读
1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菲尔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菲尔极出自于诗经作品《思文》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菲尔极。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查看全文】
2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九歌礼魂》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注释】 【查看全文】
3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词作品《重过圣女祠》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查看全文】
4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出自宋代代诗人朱熹的古诗作品《劝学诗》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注 【查看全文】
5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出自先秦诗人无名氏的作品《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注释】 ⑴ 【查看全文】
6 曾驰道同载,上林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又争信飘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曾驰道同载,上林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又争信飘泊出自宋朝诗人张元干的作品《兰陵王卷珠箔》,其古诗全文如下: 寻思旧京洛。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障泥油壁催梳掠。曾驰道 【查看全文】